初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初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的若干思考

张世贵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三中学 620860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学业、学校、家庭。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管理工作经验,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的若干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

引言

随着当前素质化教育不断被人们所关注,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养与心理健康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导致学生的心理发育遭到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不到关注和引导,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随着新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心理健康成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核心教育学科,需要引导学生以自我心理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更加完善自我状态。

一、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心理特征

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时就进入了青春期,人格面临着第二次塑造的机会,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与复杂交错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显著特征。在思维逻辑上,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学习、总结、记忆等能力迅速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性思维不断发展,但却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固执或偏激的想法或行为。在情感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对教师和同学产生一定的依赖情感,倾慕异性,开始注重自己在社会中的属性定位,但由于缺乏处理情感的经验,很容易出现明显的焦虑、孤独、苦闷等情绪,并且较为不稳定。在行为方面,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逐渐减少,更期望自主做决定,对自我的隐私空间渴望与需求更多,并且由于此阶段的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做出轻率或错误的决定。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干预策略

(一)鼓励学生行动

教师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综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焦虑心理,对学生进行情绪上的指导,让学生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按照原因的不同来开展不同的心理训练,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学会利用自己的力量战胜焦虑。

(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为了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尚不完善,所以会对一些负面情绪影响较大,对于社会环境也认识不足,所以学生很难正确判断出自己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再加上当前互联网信息结构复杂,拥有大量的负面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当务之急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明确筛选互联网中的相关信息,避免受到其影响而产生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情况。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十分重要,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教师都无法保证学生不遇到问题学生,因此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正确对待他人的行为和看法,避免受到他人的负面影响。

(三)开启家校联动模式,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家校联动模式是指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管理与评价,加强家庭、学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形成强而有力的教育合作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家校联动模式下,教师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定期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不仅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还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减少教育中消极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家校联动模式,可以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建设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要懂得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时刻反省和解剖自己,提高情绪控制能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解决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针对目前初中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齐的现状,学校可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学校应加大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招聘心理专业毕业生,以充实心理教师队伍;组织非心理专业毕业的在职心理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或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提高其专业素养。

(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将心理辅导课纳入学校课程规划,列入班级课程表,从初一到初二每班每周开展一节心理辅导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校本教材,让教材主题更加明确,可以一题一课,也可以一题多课;可以多课都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和需要有选择地上。教材主要围绕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从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和谐、情绪管理、青春期教育、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生涯规划等方面创新辅导课的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妙趣横生的游戏,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渗透,既有课堂成长,又有课下拓展,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当前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全面关注每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形式主义,做表面上的文章,而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地为他们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青少年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务必有高瞻远瞩的应对策略、五育并举的远大目标才能将此项工作落地落实。

参考文献

[1]魏秀花.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34.

[2]刘明霞.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的若干思考[C]..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50-352.

[3]张志远.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2017(2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