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策略研究

覃玉富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根伦教学点 广西柳江 5451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实际问题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注重教育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策略

随着当前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量的不断递增,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开始备受人们重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教育同生活不符的问题。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观念已经普及,其摒弃了常规教学中注重理性以及严谨性的思维培养内涵,开始推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生活化的形式,表现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实际,最终夯实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将教学融入实际,使数学教学也不再繁琐和复杂。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范畴相对受限,假如教师深入熟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同时充分联系课本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之前枯燥高深的数学知识和内涵将会变得更加自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培养主动性。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到处可见,教师可将课前预先准备的生活情境再现课堂中,不断鼓舞学生进行主动参加,主动思考,培养数学学习生活化的良好行为。学生会对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感兴趣,可积极接受,不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自我发现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课后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关键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策略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小学生学习欲望

虽然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但同时也具备一定抽象性,其中也有一些难懂和深奥的数学语言。学生在面对这些知识时,容易形成云里雾里的状态,就像听天书一样。分析具体原因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面对抽象数学知识,倍感无力,甚至还有一些恐惧数学,也可能是厌恶数学。因此,必须让小学生的这些思想消除掉,从学生们的已经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运用他们经常接触的生活内容,展示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将家里常见的钟表拿出来为学生们展示哪个是时针、哪个是秒针、哪个是分针,这样学生们就能对时针、分针、秒针有具体的认识。为让学生对时间单位有更具体的认识,教师以学生们早起和上学的时间为例子,让他们感受1小时是多少,1分钟是多少,使得他们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另外,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将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为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以及周长相关知识,教师给出以下例题:一个边长是10dm的桌子,需要为桌子的四周包上花边,请问需要多长的花边材料?隔壁王奶奶需要给自己的菜地围上篱笆,菜地的宽是4米,长是6米,请问篱笆的长度至少是多少米?一根铁丝的可以围成边长是10dm的正方形,请问现在需要将其改成长方形,假设长方形的宽是7d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学中教师用这样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做示范,让其理解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进而强化学生生活体验,在解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题,在脑海中转变成具体的事例,进而更快速地理解题目,也就能更快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感到课堂是枯燥和抽象的,因此学习起来非常无聊,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起来效率也不是很高。为解决此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式,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生活中实际案例,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们探究数学知识和背后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生活实际小游戏,让学生说出自己爸爸、妈妈、自己的年龄,问一家人的年龄一共是多少;假设学生有20元钱,但是需要购买2元一支的碳素笔3支、1元的橡皮3个、2元的笔袋3个,问自己还剩下多少钱。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更喜欢参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比如,学校要组织同学们植树,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了3组每组有6人,因为每个小组需要植的树木种类不同,所以每个小组领到树苗的数量不同,第一组8棵、第二组7棵、第三组9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树多少棵。

(三)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喜欢数学、了解数学,还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需要从数学练习题着手,并要避免过多数量练习、单一项目练习,而是运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必须重视生活实际联系题的训练,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才能让其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价值,也培养他们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小学数学的“平均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为让学生掌握平均等于总数除以个数的方法,教师给出一个求平均数的练习题。数学教师先展示出某一地区内本年级年龄段学生的平均身高,然后提问学生们:“咱班同学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呀,与本地区学生平均身高相比,你们的平均身高有何种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们对本班学生平均身高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每组有小组长和副组长,统计出每名学生的身高,然后全班级汇总,最后计算出本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知道平均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需要平均数,并且计算平均数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生活。经过小学数学教师的合理创新,数学习题更具趣味性,学生更积极参与,并且锻炼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需要以多种方式结合生活,以帮助发展学生在数学知识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增强数学教育的有效性,达到教育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清灵.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中华少年,2018(04)

[2]刘瑜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J].文存阅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