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刘金卓

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东校区 063300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是学生需要长时间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进程,限制了小学生学习的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小学生学习的进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分组、例题、生活等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时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够提升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活力,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时段教导小学生,焕发小学生学习的活力,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

  1. 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培养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学生在学习数学图形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图形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解答数学图形题目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图形的学习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较为传统,在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活力的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几何直观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几何直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的课程中,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的视频与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教导小学生,以此帮助小学培养几何直观。比如,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制作“圆锥与圆柱的侧面图形”教导小学生,有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圆锥的侧面图形为扇形,圆柱的侧面图形为长方形”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构建篇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思维,增强小学生的几何直观。教师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制作“圆柱与圆锥图形的长、高、半径等数据”的图片让小学生观看,使小学生计算圆柱与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强对“圆柱与圆锥”图形的计算能力,让小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与圆锥”图形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展示相应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强数学几何直观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小学生严谨的学习思维。

  1. 利用分组教学,提高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教师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推理能力,既能够增强逻辑思维,促进智力的发育,也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较为缺乏,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效率,影响了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增强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小学生学习的高效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自主拟定题目并制作,以此增强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比如:学习小组可以先拟定“班级学生喜爱不同学科的人数占据班级总学生人数的百分比”的题目进行制作,再将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合理分配到组内的每一位成员身上。即,

(一)学习小组内的一名学生,需要先在笔记本上画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不同的区域,再询问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喜爱的学科,最后在相应的学科区域画“正”字以标明学生的人数。

(二)学习小组内的一名学生,需要先用圆规画出完整的圆形,再计算每一学科喜爱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最后将计算的百分比转化为圆形角度的数据格式。

(三)学习小组内的一名学生,需要先根据计算出的圆形角度将“扇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再统计班级学生喜爱不同学科占据班级总学生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推理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 使用例题教学,塑造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是对已知数据进行推理、分解、探析的过程,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重点塑造的观念。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塑造数据分析观念,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解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也能够使思维更为敏捷,增强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限制了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塑造,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增强数据分析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例题教学的方式教导小学生。

例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具体分析以下的例题,帮助小学生认知数学解题的步骤及合适,逐步塑造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某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神深1.6米,在这个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贴上瓷砖。若瓷砖边长为一分米的正方形,则贴满游泳池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

解题分析:在求使用多少块瓷砖之前,需要先准确知道这个游泳池有多大的表面积与一块瓷砖的面积,再计算总表面中有几块瓷砖的面积,从而可以知道用了多少块瓷砖。

解题列式:(25×10+1.6×10+20×1.6)×2÷(0.1×0.1)

小学生在观看教师分析、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能够认知到先从题目中分解能够运用的条件,再根据条件结合数学公式列出具体的式子进行解答的步骤,从而有助于增强数据分析的观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例题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个更为清晰的认知数学题目,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

  1. 运用生活教学,增强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理解并运用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数学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生活教学是根据教材内容运用生活知识教导学生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学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数学理论的教学,忽视了数学符号的教学,从而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限制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教学。

例如:教师在小学生假期时间,可以组织小学生去图书馆阅读“数学符号”的课外书籍,以此增强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即,小学生阅读《趣味数学符号宝典》,不仅可以认知到“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数学符号的由来及运用特点,也可以认知到“代数、几何、概率、解析”的数学符号的由来及运用特点,从而能够丰富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文化素养,为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小学生阅读《数学符号理解手册》,可以认知到不同数学符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深入理解数学符号的相关知识,增强数学符号的学习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还能够培养阅读的学习素质,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优良发展。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愈加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活力及效率,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小学生自主解决学习的难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导小学生,促进小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浩.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02):52-55.

[2]文世全.小学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122-123.

[3]彭秀蓉.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习题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6(3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