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

龚福莲

四川省 凉山州甘洛县石海中心小学校

摘要:导入是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让学生对课堂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绝对是导入的关键。确实,有许多方法可以在小学数学中导入新课程,并且没有固定的模式。特定的导入教学实践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并精心计划,实现生动、有趣和高效的新课导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知识渴望,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程?笔者认为我们需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并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

关键字:小学数学,导入方法;课堂

新课程的方向应该有吸引力。专注是学习的先驱,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轻、活跃,他们很难在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在上课之初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避免分心。恰如其分的导入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就感。成功的课堂导入,是一把开启学生学习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是开始课堂之旅的精彩一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艺术探究,在适当的关键点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后续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导入应简洁明了

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及时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教师对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了解。课堂导入起着过渡性的作用,并侧重于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尽量简洁,并通过简单的故事、游戏、实验和问题来导入新课程。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精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其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致力于学习。同时,导入还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智力上,学生们都处于听课的良好状态,从而为学生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例如,在进行面积单位的学习时,教师问:我们学到了多少个长度单位?它们的联系是什么?学生:米,分米,厘米。(教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教师:面积单位有吗?学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教师:地区单位也有购买率面积单位之间也有联系。想知道它们的联系吗?学生:想。教师:今天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知识。在学习面积单位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仅用了几句话就帮学生复习了先前的,以便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并联系之前的所学。这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好的将学生的思想带入新课。

二、游戏化导入

游戏化教学是“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用恰当的方式将课堂知识融入一些简单的游戏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采用游戏化的课堂导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单调、枯燥的缺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满足了小学生喜欢新奇的心理需求,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鉴于此,实际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各任课教师就可以尝试借助趣味游戏活动导入新课,营造良好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为之后整节课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最终高效完成授课任务。教师们设计游戏的目的要以实现学习目标为首要任务,而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的应用题:“王丹和李大明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王丹要了13支,李大明要了7支,王丹又给李大明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王丹和李大明,情境设置为商店,分配给各学生角色,不同然后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能以简单的方式得出答案。

三、导入必须有效

导入应该产生切实的效果。导入必须是有目的的。它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不受欢迎,太复杂也会阻碍学生思考,难以实现让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索的目标,导入会失去作用。为此,教师应该考虑多种导入方式。

例如,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广泛使用,广大一线教师都有机会去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自己喜欢的教学情境。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热衷于用多媒体课件来为自己的数学课增添光彩用。利用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时要力求具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通过复习旧课,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产生“意犹未尽时”导人新课。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鉴于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课堂导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各任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借助动态生活视频进行一定有效导入活动,打破数学课堂枯燥教学气氛,为高质量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课堂导入。上课伊始,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故事——《盲人摸象》。在故事中,每个盲人摸到的大象都各不相同,令人费解。之后,教师又用卡通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呈现盲人摸象,让学生明白了原来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事物形状是不相同的。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部集中在了课堂上,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课堂导入应该自然流畅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主要”角色,并通过与新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实现导入。当然,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感觉自然流畅。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如果机械地导入,则学生的思维将很难沿着预定的路径发展,这很容易导致导入的无效性,并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运算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来进行课程的导入:一天太乙真人给哪吒出了一道题:在你打怪的过程中,本来有40只妖怪,后来又来了56只,现在你需要打败多少只妖怪呢?哪吒想都没想列出了算式“40+56”,这道题被敖丙知道啦,敖丙也列出了算式“56+40”两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大家都化身为太乙真人,来帮助他们判断对错吧!通过趣味化的形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沉浸在剧情当中,从而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自然可以积极思考。这样,导入似乎非常自然和顺畅,学习新知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五、利用微课课堂导入

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迫,而是可以灵活。”“微课型课堂导入”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需求等,利用旧知、生活例子、经典故事与诗歌等情景,制作成教学微视频,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此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直接对学生进行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还能给学生搭建一个优质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逐步摆脱自身对教师教学的依赖性,以此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时,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圆周率。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很难有时间向学生详细讲述圆周率的诞生,只能简单告诉学生圆相关的各类计算都需要用到这个概念。虽然会利用这个概念进行运算,但是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一节圆周率教学,向学生讲述圆周率的由来,以及祖冲之的相关介绍。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课本内的数学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简而言之,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結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导入方法,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蕾.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段蕾.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8.

[3]张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