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班级活动 提升育人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聚焦班级活动 提升育人实效

何蔓娜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

内容摘要:班级活动好比一座桥梁、一条纽带,把班级文化建设和育人紧密地连接起来,教育意义更大。教师把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融入到班级活动中,既能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能促进学生的品德内生、行为外化。教师通过甄别活动的内容,开展接地气、形式丰富的班级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高尚品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品德形成;提升实效


班级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教师开展有针对性、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搭建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既有助于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通过活动的体验、感悟,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品德形成,并最终转化为有道德的外部行为,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有效”是班级活动的关键词,也是班级活动的生命所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活动呢?笔者认为,在班级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多做研究,并尽可能做成系列活动。下面,谈谈如何有效地选择班级活动内容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


  1. 铸班级文化——与班级理念相结合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精神层面的建设到物质层面的建设,都可以以各种班级活动为载体。师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形成共同的班级文化观念,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展现班级风采,促进学生品德内生、外化,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生是否参与是班级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发展目标、班级公约、班级文化标识、班干部建设、教室布置等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提升自我。比如班徽的设计,举行班徽设计比赛,可让学生自主设计,也可以小组合作设计,通过投票,选出认同感高的心水作品,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感受到我们的事情由我们做主。

二、小手拉大手——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学校是一个整体,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结合学校的德育计划,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位,使学校和班集体形成统一战线,使学生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下健康成长。

比如学校开展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符合班情的系列活动。在开展系列活动时,可以先上一节相关的主题班会课——《学习文明礼貌用语》,让学生知道活动的意义、目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课上,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懂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接着开展宣传海报制作、在“争当文明好少年”承诺书上签名、学生拍摄“每天文明教养一分钟”微课、观看学习同学拍摄的微课、“文明用语,从我说起”手抄报比赛、“我是文明小天使”评比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同学们的文明礼仪意识增强了,言行举止更文明了,文明之花在校园角落天天开放。


三、践行促提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教学和德育育人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育人过程中连接学科知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学科教学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教师在设计班级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科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切的活动内容。

比如,班级活动的内容可以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选定。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这一课,围绕《课程标准》“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个内容,在课后延伸拓展环节,可以开展以“我是贴心宝贝”为主题的系列班级活动。利用“为谁做了什么”的“贴心宝贝”行动卡,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鼓励家长上传照片或小视频到“我是贴心宝贝”班级相册中,利用午读、班会课等时间,举行家务劳动分享会;颁发“我是贴心宝贝”奖状。持续两周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学生们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学科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了教育实效。


四、多彩的活动——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传统节日内涵丰富。每个学期,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节日内容,开展相关的班级活动,既能传承节日里的优秀文化内涵,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中秋节的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佳节的美好,笔者所在的班级开展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主题系列活动。上了一节《话说中秋节》主题班会课,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各地风俗习惯,也让他们说一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中秋的故事。在中秋节前一周,利用午读时间,开展“中秋诵经典”活动,每天诵读关于中秋的经典诗词。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折纸贺中秋”活动,大家动手折纸,折出灯笼、月饼等应节物品。开展“中秋送温暖”活动,让学生们制作一张中秋贺卡,写上祝福语,送给家里的长辈,表达感恩之情。鼓励家里有富余月饼的同学(一个月饼也行),可以把月饼送给打扫自己家附近街道的环卫工人、社区或村口保安叔叔等等。

又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里开展感恩系列活动。比如,在母亲节前的两个星期,举行以“感恩妈妈”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活动:上一节主题班会课;教师利用阅读课分享关于母爱的故事;同学们利用语文课前一分钟讲故事的时间朗读关于母爱的故事段落;送给妈妈一份亲手做的礼物;为妈妈朗诵一首赞美母爱的小诗;为妈妈做一件暖心事。在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五、抓教育契机——与班级问题相结合

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缜密的部署与计划。在学期初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教师就要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班级发展理念和目标等,选择班级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但实际生活中,班级往往会出现各类问题,有好的、正面的,也有不好的、负能量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这些教育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解决班级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成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观察所得,孩子们并不太会“玩”,体现在课间只懂得追逐打闹,鲜有发现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玩有意义的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所在的班级进行了“一周一游戏”的班级活动,总共举行了八次活动。从每次主持人的选定,游戏的设计,游戏道具的准备,写主持稿、出每一次的主题黑板报,都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商量完成。教师对他们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所选择的游戏,必须是全员都能参与,一个都不能少。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锻炼了他们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游戏中,让他们尽情玩一玩,乐一乐,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游戏后,让他们写一写游戏过程与体会,既寓教于乐,又切实可行。最让笔者欣慰的是,同学们从最开始的看重输赢,组员之间互相埋怨,到后来享受游戏的过程,互相鼓励,团结一致。很多同学都在习作中写到,自己表现不好,但组员没有责怪自己,反而得到鼓励和安慰,他觉得很感动。笔者何尝不被感动呢?这,不正是班级活动的魅力所在吗?


无论开展什么班级活动,我们都要仔细思考组织这样的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在内容、形式的选择上做出更合理的设计,提升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7.

[2] 王海靖.基于学生真实的需求 设计系列班级活动[J].班主任,2019.3.

[3] 王怀玉.班级特色活动建构与班主任思维品质提升[J].班主任,2018.10.

[4] 李燕青.创新班级活动在构建班级文化中的应用[J].教师,20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