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语文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解放语文课 ,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杜昌有

湖北省房县姚坪乡中心小学 442119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再加上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各个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担负起重任,将语文课堂变成优质的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占据语文课的主体地位,教师对语文课堂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将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断的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旨在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重点探究九年级语文教师如何解放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关键字】语文课 学生 解放

【正文】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和能力的学科,他不仅需要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还是能力的培养,都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枯燥,

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自身情况来转变教学模式,做到将两者的讲解有机相结合,再加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外的扩展延伸,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既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还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为以后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如今九年级语文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1.1教师过于偏向让学生背诵知识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不仅要保持自己成绩的稳定,还要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此时教师就会出现一个通病——讲课内容过于偏向让学生背诵,教师会将一些考试内容常考的语文知识点作为重点中的重点,让学生记忆背诵,表面上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实际上这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是靠自身理解进行答题,很少一部分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因此,学生记忆的多,所占用的时间也多,但在试卷中实际所占分数却很少,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如果将知识过于公式化,只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所记忆背诵的内容在试卷中也不一定考察,提高分数也不如理科快,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变得压抑,学生毫无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大大减少语文学习方面的时间,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学生最后中考的成绩。

1.2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现如今大多教师都在积极的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但仍有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认为可以不用改变教学模式就可以教授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一直保持着陈旧的教学模式——讲课做题,学生无法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促使整个课堂氛围及其的低沉,学生与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如果碰到一些知识点较难时,就会导致学生知识点理解不清楚,也无法更好地记忆。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比较严厉,那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去办公室请教教师问题时,如果是课堂中讲到过的知识点,这类教师便给予冷眼相对,或者是批评,导致这类学生即使有心想学好语文,也被教师的不认真对待而打消兴趣。

二、解放语文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解决策略

2.1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课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在语文课堂中真正的“动”起来,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语文课堂当中,与此同时,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巩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教师在教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进行朗读预习,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在真正讲解这首词之前,教师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认为朗读最好的学生进行比赛,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并且深刻体会到毛泽东先生在写这首词时的心境,朗读比赛结束后,教师借此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认为这名学生读的最好”,此引出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环境,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语文阅读理解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解放语文课,让全班学生在于课堂中活跃起来,做到真正的“活”。

2.2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呈现多元化教学

现如今是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教师不仅可以借助网络上的优质资源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借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出师表》一文时,可以借助网络上的优质视频,让学生观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生平和才华出众之处,让学生更加了解诸葛亮,以此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素养,也方便学生记忆背诵这篇文章。学生对视频是很容易提高兴趣,基于此,这也可以快速地融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使课堂学习氛围浓郁。

【结束语】综上所述,解放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模式与授课手段上积极创新与改革,教师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跟紧时代的变革和学生的需求,利用好网络上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可以培养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还要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1]张红露.解放语文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74.

[2]钱洪宣.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动”起来[J].科普童话,2016(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