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韦牡丹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第二幼儿园 552406

摘要:新入园的幼儿教育中,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是重点内容,是幼儿脱离家庭自己生活的必备技能,因此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结合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能力教学;行动研究

1.前言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在生活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照顾自己,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在幼儿教学中可以通过“玩中学”帮助孩子掌握简单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思想和技能方面提高培养孩子建立一种自我照顾的意识。刚入园的幼儿大部分都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这对孩子学习自理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实现孩子能够独立盥洗、午睡、吃饭、穿衣服等简单的日常行为。而作为孩子的家长,不应该将这些本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大包大揽,而是应该为孩子的发展和技能学习提供空间和机会,帮助孩子掌握生活自理能力。

2.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使新入园的幼儿学习必备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有目的性地训练幼儿,可以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机会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空间和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学习环境、通过游戏、故事和比赛的形式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中,可以将能力较强的孩子作为小老师,在孩子们中间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促进孩子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1)重视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加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理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的指导和锻炼孩子才能掌握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分子,认真分析刚入园孩子展现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问题,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幼儿改进不足,更加扎实地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将日常的生活技能编进儿歌和童谣中,儿歌的形式比较简短押韵,对于幼儿来说记忆起来比较简单。如《洗手歌》、《穿衣歌》等,除了编制成儿歌童谣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拟人化的语言激励孩子们掌握技能。

(2)设计有关自理能力的有趣玩具和教育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玩具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些有趣的玩具,通过这些玩具的投放,使得孩子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生活自理方面的活动和行为。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首先要对孩子的行为和意识进行表扬,然后要耐心指导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行为能力。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掌握的自理能力进行定期评比,如搬桌子、洗手、穿衣服、吃饭等日常小事,将这些行为活动通过图像画出来,并在幼儿完成的每个项目下方粘贴小贴纸,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幼儿掌握技能的动力。此外,在幼儿心中,能够帮助大人完成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骄傲和满足的事情,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这个心理特点,分配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幼儿通过完成任务获得训练。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帮助自己整理玩具、分发餐具、打扫卫生等,这样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吸引力较大,幼儿每次都会主动完成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如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给牛奶插吸管、自己摆放杯子等,这些小事都能成为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室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获得锻炼和提升。

(3)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对幼儿进行常规的日常生活技能教育,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幼儿的喜好,对其进行常规教育和生活自理意识的渗透。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与幼儿之间关系的建立。新入园的幼儿是第一次离开家和父母,进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这时的幼儿极度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爱哭、爱闹等现象,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规则感和秩序感,常常会处在无序的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耐心引导孩子,以最关心最温柔的语气安抚孩子,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喜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后续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学也有很大帮助。如幼儿很有可能会因为午睡而哭闹,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孩子的休息,教师可以将孩子带到其他的教师或者活动区,与孩子一起玩耍,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此外教师还需要跟孩子家长进行沟通,明确孩子午休的习惯等,然后通过耐心的教导,将午休环境营造形成孩子熟悉的环境,让孩子快速进入午休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并且认为老师是最亲近的人,在教师开展生活自理教学活动时,孩子能够更加愿意参加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

(4)重视家园沟通合作

对于幼儿来说,孩子在家的时间要比在幼儿园的时间长。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还需要劝导和教育孩子家长和监护人,确保家园在教育孩子方面保持一致,让孩子没有依赖父母的习惯。很多家长在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原来我们家孩子有这样的能力呢!”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平时在家里家长包办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新入园的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出在园在家不是一个状态的现象,孩子回到家里就会依赖父母,在家的一切事情都是父母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沟通和教育,让家长明确很多事情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要让孩子独立,才能成长。因此作为幼儿园要充分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3.结语

幼儿园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独立意识,帮助孩子掌握生活必备技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芸. 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12):P.212-216.

[2]贾静, 张燕. 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4):P.70-70.

[3]贾静, 张燕. 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4):P.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