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 回归语用本位——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解读文本 回归语用本位——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策略研究

廖小玲

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355200

摘要: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各门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进行学习一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与应用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语言文字真正掌握并在日常的学习与练习中学会怎样运用,学生才能真正学懂语文,学会语文,并能够自己独立解决语文问题。作为教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使用各种策略构建一个小学语文的语用型课堂。

关键词:解读文本;语用文本;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

引言

学好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身为教授小学语文的教师,应该多多推敲语文教学的策略,重视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并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进行有效干预,力求构建小学语文的语用型课堂。

一、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效性“语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乏有很多反映相同或者相似主旨的课文,这并不是编写义务教育书目的纰漏,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相似或同一主旨进行的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诠释。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主旨相似或者相同主旨的课文时会从中找到熟悉感,并用之前诠释主旨的经验配合自己成长的经验对课文进行更深一步的诠释,但是教师却采用一贯的思维对此类文章进行与之前教学文章“如出一辙”的诠释即无效性“语用”,这样只会让学生仍然停留在原来理解课文的高度,不能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语言文字理解。

(二)“语用”的不深入教学

“语用”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语用,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语文造诣。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不深刻,往往是粗略一提,或是机械性地传输涉及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语言文字的作用以及体会不到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1]

(三)语文教学重点的错位

不论是在语文阅读教育还是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文章的体裁是泾渭分明的,在阅读一篇文章或是写作一篇文章时教师与学生首先要明确该文的体裁是什么,或是议论文或是记叙文,又或是小说等,才能针对文章主旨进行议论、描绘或是分析人物感情等,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分明教授学生的是一篇议论文,但却将重点放在议论文中有关人物细节的描绘与分析上,这便是语文教学的错位。

二、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运用的策略

(一)寻求文章的文字特色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相对的,文章中的一些文字的运用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在教授学生一篇精彩的文章时,要学会抓住文章文字的精彩之处,例如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叠词,以及文章中重复出现的一些文字,都带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从这些叠词入手,敲开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从文字中逐渐体会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被精挑细选过的,每一篇文章中的语言的运用都值得学生与教师反复推敲。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就可以针对文章中出现的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夸张句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讲解,一方面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运用这些行文的技巧。[2]

(三)适当提问

教师在教授课文之前,要对文章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梳理并针对这些难以理解的部分设置一些问题,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当学习一篇小说时,作者采用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方法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可以针对该人物的性格特点提出疑问,表现了该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以及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推敲文章细节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于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

(四)注重复习与巩固

在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对学生输出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知识,要想学生自己真正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必须加强学生的复习与巩固。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教材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布置一些复习任务,并监督学生认真完成。

三、教师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策略

(一)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是各占语文的半壁江山,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材中的文章或者是考试试卷中的文章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上好的写作范文,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阅读知识,使学生体会文章中文字与语言运用的奥妙,并将其掌握为己所用,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写作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一篇议论文时,文章中不免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议论,其中在例证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名人名言就可以当做写作中立论的内容,在议论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例子也可以作为写作中举例论证的内容,还有一些精妙文字语言的运用,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模板。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汲取到提升自己写作的技能。

(二)续写文章,提高写作技能

在教材中有很多小说体裁的文章,这些文章中往往会运用到留白的手法,小说中人物的结局采取了开放式的手法进行描述,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能见仁见智地对人物的结局进行无限的遐想。这种留白的手法十分精妙,但却不容易掌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一篇文章留白手法的运用对学生进行教学,先讲解一些必备的留白手法的内容、运用技巧,再在学生熟悉文章内容与留白手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作者的留白进行续写,在续写的过程中体会留白的时机与情感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续写的文章内容,不仅锻炼了阅读能力也对留白技巧的运用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为今后将这一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打下了基础。[3]

(三)布置语文随笔

对于语文语言文字的运用,仅仅靠教师孜孜不倦地对学生进行技巧与内容的传输,并不能改善学生“语用”匮乏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针对这篇文章的体裁、修辞手法、人物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进行总结,并对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与体会进行写作表达。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为教授小学语文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为构建小学语文的语用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维伟.解读文本 回归语用本位——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3):22.

[2]林丽.解读文本 回归语用本位——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10):97-98.

[3]林潇慧,王龙.解读文本 回归语用本位——构建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