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艾美红

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438000


摘 要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一发治国方针的具体实现。鉴于此,本文在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学校等三个方面出发,以理工科学生的法律素养为例,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制度进行了系统论述。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法律素养 理工科学生 法制教育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迅速普及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培养对象,对社会市场的接收输入会产生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人们对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必备素质,不仅与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直接联系,同时也对构建法治社会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但是就现阶段来说,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价值与其社会地位和发展现状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一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高素质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1]。另外,如何使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使高校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是现阶段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其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1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法治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中共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依法全面治国领导小组,提出党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将直接致力于大学生的法律能力建设,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进程中,法律能力是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

2.1 理论教育支撑,孤掌难鸣

当前,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方面,仅仅依靠的是一门公开课程——《思想道德法律基础》,从而导致了在法律教育环境创建方面的失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缺乏专业教师进行专项教学,并且也没有专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倾向性的影响下,在教育根本上就使学生的法律知识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片面而零碎的,甚至就是错误的。在课堂教学中,其教学特点就是教书,而这种“教书”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劳,在独立性和全面性方面无法进行有效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的培养,这是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一种考验,也是法律基础教学的窘境。

2.2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思维不强

“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法律意见和法律观念,这是对个人法律意识水平进行衡量的关键所在。据不完全统计调查发现,当前理工科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也相对较弱,容易产生错误的观点,一些理工科学生甚至还会质疑实践权利。在上述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就现阶段来说还没有具体的答案[2]。另外,学生的行为在某些场合会触发法律底线,出现犯罪可能这也是法律意识不足导致的后果。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也许是科学技术的特性使理工科学生更注重科学学习,因此忽略了法律思维的提升,最终就会导致学生法律思维的缺失。

3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社会出现一系列执法不严、违法乱纪的问题。在网络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全面发展的互联网能够让学生对各种违法现象进行了解,甚至会有意模仿犯罪者的某些行为,以寻求刺激。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降低了他们的法律认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在自身法律意识和思维不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虚假论证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3.2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塑造

家是人们的温暖乐园,也是人们的第一所人生学校,家长无疑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学生情感、品格、道德素养等特质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因素有直接联系,而这也是社会学家将其视为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的根本原因。家庭氛围和谐,教育有道,孩子就可以养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有利于社会的修养,也可以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树立更大的自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的残酷。而家庭结构的缺失、教育问题频出、家庭气氛恶劣就会使学生形成违法违纪的人格特征,这一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特点是自负、软弱、自私、冷漠等,而这些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由于缺少家庭关爱、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和个人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的主要缘故。

4 加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对策思考

4.1 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和法律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一项涵盖社会和家庭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加强权力行使和管理,确保执法人员依法管理、公正执法、维护良好社会公德,同时要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采取高压态势,坚决打预防针。在“三位一体”的社会背景下,构建大学生法律培训网络,使他们充分接受法律教育,提高法律能力。

4.2 提高高校学生思维意识和心理建设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经验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即让学生从法律知识的被动学习过渡到自愿主动学习,然后再过渡到喜欢学习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际法律问题解决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七年后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和检查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解决心理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减轻心里恐惧,修复他们的心理平衡。从根本上改善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提高他们的事件处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避免其心理障碍的产生。

4.3 将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入并优化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领导部门要充分发挥信息传播渠道的优势如广播、校园网站、学校月报等来加强法制宣传。同时还可以组织社区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为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教学方面,尤其要做好法制教育第一堂课。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或者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学生,让学生对学校的法律准则有一定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对违反法律的风险和守法的重要性进行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定法律的意义,明白什么是违法乱纪行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国家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方面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确保自己的思想端正,行为规范。

结语

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工作是“青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使学生具备完善的法律思维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贯彻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对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培养,使时代发展的必然,使高校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大学政治教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重点,深入探讨法律教育课程,以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琴.理工特色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51-53.

[2]鲁玉婷.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5):227,229.

[3]潘鹏.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J].文教资料,2020,(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