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发声训练 亦能绽放精彩——课堂发声训练的实践经验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小小发声训练 亦能绽放精彩——课堂发声训练的实践经验谈

何薇

江苏省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艺术,是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作好准备。在音乐教学中不把发声训练当做单一的机械练习,而是精选内容、精心设计,科学地指导、趣味地训练,引领学生放松心情、专注投入、融入情感、走入意境,简单的发声练习也能绽放出辉煌的精彩!

关键词:发声训练 科学 指导 趣味 方法 材料 情感因素

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艺术,它包括如何使声音靠拢、统一、集中、和谐,如何做各声部间互相呼应、支持、配合,如何准确地理解老师的细微多样的表情、手势变化等重要的内容。发声是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作好准备。我一直很重视发声训练,也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实践证明科学的指导、趣味的教学方法同样能让它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一、形象的语言引导发声的状态

在歌唱时,除了先天的嗓音条件外,科学地指导能使孩子们找到更为轻松的发声方法,避免喉头挤压和不科学的用嗓习惯,使歌声更加透亮,表现歌曲的内容更加自如。在发声训练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培养儿童的歌唱教学,不是进行成人的声乐训练,不能一味灌输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能把所有的专业术语搬上来,讲得太深学生听不懂,讲得多了不愿听,要求高了做不到,这样会使学生对发生训练产生厌倦畏难的情绪。歌唱的最高境界首先应学会放松地唱,放松是通向高境界的桥梁。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启发学生:“把你的声音带着气息送到老师这里来,让我听到你的柔和湿润的声音。”“想象我们的上方是一个美丽的苍穹,让我们的声音往上聚拢汇合。”学生的发声在这种语言的提示下一下就找到了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使音色不够漂亮,但至少集体的声音是整齐集中的,是和谐统一的 。

二、有趣的训练方法激发练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育者要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为重,大胆尝试、探索有趣有效的方法,不能选择放弃,也不能套用成人的方法。只有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训练,才能被他们所接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训练的方式方法也是需要精心思考和设计的,如果训练方法枯燥,学生就会对发声练习排斥和厌烦。为此,我经常采用有趣的训练方法,比如呼吸练习:模拟“抽抽搭搭的哭泣”, 启发学生找哭够后的感觉,通过这个游戏,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两三分钟,会有发酸和累的感觉,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吸气,同时也锻炼了膈肌的力量。吹蜡烛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游戏之一,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循序渐进地进行呼吸方法的训练,使他们乐此不疲地在玩中学。我是这么做的:先让他们像吹生日蜡烛一样,一下子把几根蜡烛给吹灭,在他们正得意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急吹,不算什么。接着让他们只对一根蜡烛吹气,他们一定会小看这个环节的,于是我趁势要求他们不能吹灭,只能有节奏地让火苗一闪一闪地,然后将蜡烛的距离越拉越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大家进行比赛,看谁节奏最均匀、时间持续最长,我在一旁为他们数秒数,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气息控制能力及对训练的喜爱。还有诸如“小狗吐舌头喘气”和“深深地闻花香,香味沁入心脾” 等有趣又贴近训练实质的手段,轻松快捷地地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挖掘富于童趣和音乐美的训练材料

发声训练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是给予传统的韵母发音等技巧练习,同样能让学生兴趣索然,不能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为此,我努力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挖掘或富于童趣、或富于音乐美、艺术表现力的作品。由于发声练习的时间有限,所以练习作品要尽量短小精悍,可以是自己原创,也可以从经典音乐作品或者从十分受学生熟悉喜爱的一些流行作品中去采拮片段,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比如低年级我设计一些带词的有趣的发声练习:“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哟!大鱼小鱼钓了许多鱼。”“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做游戏,我爱我的小鸡叽叽 叽叽 叽。”中高年级我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片段,如以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月乐章的主题《欢乐颂》作为发声练习的旋律素材,再配上发声的字母,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时而铿锵坚定时而热情悠扬,学生十分喜爱练习这个具有磅礴气势的作品。《天空之城》这首来自动画片的歌曲一度十分风靡,我就请学生用“U”来哼鸣,悠长连贯的气息和高位置的发声营造了空灵飘逸的境界,有的孩子在练习时而不由自主地闭起了眼睛,沉醉在音乐的美妙中。还比如韩红的《家乡》当中的一段哼鸣“弘嘛弥嘛弥呗呗弘”旋律十分舒畅动人,具有少数民族的音乐情调,也被我拿来当做了发声练习的材料,等唱熟后还可以设计成卡农形式,即达到了声音训练的目的又培养了合唱技能。

四、注重训练中的情感因素

发声训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发声的技能,还可以从单调、枯燥、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发声训练中的情感因素,练习情感表达。如训练气息流畅的练声曲,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好舒畅的情绪,将几个简单的音符,情绪饱满地用气息支持到音的结束,再根据想到的为它取上名字,给原本没有内容,没有表情的练声曲赋予生命力、表现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练声曲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有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歌曲作品作为发声训练的辅助内容,那就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如在练《摇篮曲》时,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在练《送别》或者《念故乡》时,让学生体会那种悠远的,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因此,将带有情感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五、培养发声训练中的艺术表现

针对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中可以训练学生对歌曲的处理,包括音色的改变、连、跳音的区别、速度力度的对比等等,而这些又都是达到歌曲情感表现的奠基石。一般的发声练习都借助音乐记号来达到一定的发声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免枯燥无味。如果在其中注入情感,那效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因此我尝试培养学生在发声训练中的情感表现。如低年级的练声曲《小猫钓鱼》中的“呦!”表现了小猫看到自己钓到的鱼万分惊喜的样子,让学生在唱这个字的同时做提起钓竿的动作,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寻找到高位置的声音,感觉到头声。又如教学中年级的练声曲《月亮出来了》时,在音区慢慢上移时让学生想象月亮慢慢爬上枝头的情景,通过演唱的细腻力度变化,营造音乐的浪漫意境,提高学生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六、利用发声训练为歌曲教学做好伏笔

发声训练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选用的练声曲如果同课本教材要教唱的歌曲结合起来,为新歌教学服务,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假如是一首活泼的歌曲,可以用轻巧灵活的练声曲去发声;假如是一首抒情曲,可以用甜美而流畅的练声曲去发声。也可以在一首练习断音、跳音的练声曲之后选一首较轻快跳跃的曲目让学生试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使学生感觉它的歌唱性,用这种感觉再回去练声,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唱状态,进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本身的情感。

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声训练应建立在科学而又充满趣味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相关专业技能的科学原理,探索有益于孩子掌握的趣味教学方法,更大程度地保护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及对歌唱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不要把发声训练当做单一的机械练习,而是精选内容、精心设计,科学地指导、趣味地训练,引领学生放松心情、专注投入、融入情感、走入意境,简单的发声练习也能绽放出辉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