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部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浅 议部编教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张有平

楚雄州牟定县戌街中心小学 675503

摘要: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阅读课堂,增加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全面地推进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延伸以及阅读理解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优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高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1. 阅读兴趣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的特点都是好奇心强,所以,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孩子气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与此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比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于草原的魅力风景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用欣赏画面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课文的内容朗读出来,让学生们在深情的朗读感受文章的内涵,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向同学们提问,是如何理解课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有关文章的图片景色描绘出来,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

二、阅读方式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从阅读方式的教授入手。基础的阅读方式有很多。

其一,因人而异,分层阅读。和其他内容的学习一样,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培养自身阅读能力。在进行阅读时,由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前者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这三层:读准,读通,读懂;后者的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读通、读懂、赏析”三个层次。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为文章划分层次,较后进行赏析,这样就能做到高效阅读,把握文章要点。

其二,由内而外,延伸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单单靠教材内的阅读内容为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教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1. 有选择性地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 》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摘抄,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确地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快速地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小平和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储存在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很多的阅读时间,所以在学习新的课文前,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前为学生指出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预习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预习的阅读习惯。在预习之后,再在课堂中进行课文的阅读赏析,就会更具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更快得到提高。其次,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学生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使阅读达到较大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随时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灵感与共鸣记录下来,遇到好的句子,也可以摘抄下来,在之后细细品读。同时,对于作品的品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一部好的作品,人们都能够从中品读出很多内涵,如果阅读方向过于片面,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展开,而多方面赏析,就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对阅读课堂进行优化。

四、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关键在于读懂,不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原》,读到文中主客相聚于惜别的情景,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好朋友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从而与作者的深切感受产生共鸣。

阅读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如,课文《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五、阅读延伸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教授学生课外的知识,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形式,增强学生的写作方法,这样在日后写作的时候,才能够将其发挥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由于小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所以在阅读学习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应该组织拓展延伸活动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阅读的时效性,比如,教师在授课《蒲公英的种子》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拓展延伸教学环节,比如,问:向学生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进行课后探讨,将阅读后的感悟表达出来,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总之,小学生有效阅读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大处着意,小处着手,以提高学生有效阅读为理念,结合文本具体实在地进行指导、示范,切忌架空地泛泛而谈。持之以恒,必能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收获的喜悦,进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2019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608a3fc66181f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