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鲍文红 陈颖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患者6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护理质量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危急、进展快、抢救时间紧迫等特点,护理操作工作繁重且难度大,就有较高的风险,处理不合理的话常会引发护理纠纷。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护理管理模式,以预防护理风险事故为行为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上的应用价值,对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了常规护理干预与护理风险管理的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诊共6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l3~76岁,平均年龄(35.2±56.1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恪守岗位职责,开展安全形势分析评估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2)护理人员管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加有效的护患沟通,努力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3)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地面湿滑、病床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嘈杂的环境噪音,因此会造成护理效果不佳。(4)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根据护理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排班,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休息,注同时交接班时注意做好沟通,确保护理安全。(5)加强病房管理:设立醒目的安全标示,如设立地湿防滑、防烫伤、防跌倒、防摔伤、贵重物品保管等安全标识。(6)注意沟通,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各项规章制度,善于和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减少护患纠纷。(7)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也比较大,因此要定期为护理人员举行一些户外活动、呼吸放松训练、情绪疏导、音乐放松等。让大家达到身心放松的训练效果,更好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8)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科室每周举行护理安全分析会,总结所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经验,提高护理防范意识,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n,%)

组别

护理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n=25)

1

33.3

观察组(n=25)

6

20.0

x2


4.3478

P


0.037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3.63±2.15,护理操作94.85±2.33,应急处置94.25±2.31,风险评估95.85±2.46;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4.15±2.47,护理操作85.87±2.16,应急处置86.57±2.52,风险评估83.37±2.52。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基础护理

护理操作

应急处置

风险评估

观察组(n=30)

93.63±2.15

94.85±2.33

94.25±2.31

95.85±2.46

对照组(n=30)

84.15±2.47

85.87±2.16

86.57±2.52

83.37±2.52

t

15.856

15.481

12.305

19.41

P

0

0

0

0

3讨论

急诊科是每个医院的窗口,与急诊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急诊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情复杂、病情严重,急诊期间存在较多的风险事件,易发生护理纠纷,影响患者护理效果。因此在急诊科护理干预中应加强患者风险管理,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风险管理是临床新型护理学管理模式,明确护理风险因素,通过各种预防和处理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同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做好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掌握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型和适用性,以此为下次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改进措施,以此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并能够主动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准备等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3.3%,P<0.05。结果显示,对急诊科护理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邝敏棋.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171-172.

[2]刘美华.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8):69-70.

[3]韦昌芹.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55-256.

[4]宋捷梅.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0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