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动力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新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动力探析

刘燕 王慧昌 黄宗泽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学前教育对于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幼儿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不只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同时更是能够开发幼儿思想品行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经历可以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生的财富。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出发者,教师把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放在儿童终身发展的位置上,可有效地确保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接下来,本文围绕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浅述。

关键词:新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动力;幼有所育

引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1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4%,学前教育迈入后普及时代[1]。学前教育兼为教育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外部看,一个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定会受到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从内部看,对教育质量的不断追求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学前教育70年来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政治驱动、经济驱动、质量目标驱动及创新借鉴驱动的共同结果。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这些年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在这里值得欣喜的是我国教育体制日益完善,各方面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制相继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大重要指标。为能够与世界发达国家达到教育同步,我国对于教育工作的发展与革新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开始学前教育便在我国开始不断发展,在经过不断地改革基础上当下处在快速发展的繁荣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优化课程资源

共享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开发队伍是优化学前教育课程资源的内驱力。儿童教育软件改变了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可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与先进科技进行教学,由单一性向多元发展,即朝向知识网状化发展。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许多儿童教育软件的开发,能够从认知水平和感知力上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索。作为电子时代的原住民,也理应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网络思维。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将课程变得更加有趣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动态,通过大数据了解儿童的综合发展数值,准确掌握孩子的发展指数与平衡标准,有针对地进行能力辅导和培养,更好地整合网络教学资源,逐步缩小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升学生的个体感受和个体化教学地位[5]。

(二)设置高标准的幼儿教育目标

目标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人目标的设立能够让人的行为动作有发展的方向。幼儿教师若想要幼儿教育成果服务于幼儿的一生,则需要设立高标准的幼儿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不断创新过程当中,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可以说成为大家公认的事情,素质教育也逐渐上升为教师教育水平的主要评判因素。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为能够促使幼儿在成长的同时能够引用由能力来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要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帮助幼儿设置高标准的学习目标,从而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根基。

(三)创新教育方式

要实现“互联网+”学前教育的公平化发展,首先要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使不同的教育机构链接便捷化、直接化。教师可通过互联网组成学前教育共生圈,专注、创新教学资源、再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传递出去,彼此共享交流借鉴。同时,要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培训力度,提升针对学前教育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状化整合能力,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相应的互联网教学评价机制,开放一线教师与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和学前教师间的网络讨论交流平台,能够确保先进教育理念的传达,弥补教学反馈的延迟。通过借助这种网络协作平台,协同互助模式,衍生出更多直观、丰富的学前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如城乡间可相互发起互助提议,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实践课进行同步,摆脱空间位置的束缚,互动互助,也可引进连带模式,通过多部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壮大群体互助模式,多方助力来推进“互联网+”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实时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化发展[6]。

(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在知识化和专业化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要求。1951年,全国第一次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讨论的《幼儿园工作人员服务规程》中就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初中毕业的文化水平,且受一年以上幼儿教育专业训练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主要采取两大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要求配齐配足幼儿园教师。1979年教育部《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全日制及寄宿制幼儿园班级教养员、保育员提出了明确配备要求,2013年教育部专文发布《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二是通过大力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

(五)提升学前教育标准的效力层级,加强实施保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标准的效力层级是影响标准受认可、受重视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而也成为制约标准是否能够通过有效落实转化为规范且有质量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部分。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中对学前教育相关标准有所提及,但是并未对具体内容做出专门性规定,同时由国务院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学前教育国家标准也几乎为空白,学前教育标准性文件颁布层级不高直接造成了标准实施过程中效力不足的问题。从国际层面看,提高关键领域教育标准的层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俄罗斯和日本将教育标准法律化,直接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对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标准做出了明确、详尽和强制性的规定。为切实发挥学前教育标准的引导、规范、评价、监测等作用,必须重视标准化在学前教育增量提质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和作用,逐步提高部分关键性学前教育标准的效力层级,如与安全卫生、保育教育和人员、经费投入等相关标准,切实制定好、实施好、保障好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各类底线标准。具体而言,应通过将学前教育等相关教育标准颁布部门层级上升到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层面等方式,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标准的颁布层级,进而从根本上保障标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使得相关标准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发挥引导和规范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质量目标驱动学前教育发展突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规范性、科学性、专业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新中国的学前教育是在开放中推进发展进程的,“借鉴与创新驱动”使70年来的学前教育发展做到了向外学习与立足国情的有机统一,成绩斐然,学前教育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清晰。

参考文献

[1]杨素苹,叶学文.武汉市学前教育发展困境及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24-25.

[2]刘黎.贵州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开发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170-171.

[3]王璐.加强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J].好家长,2019(96):25.

[4]赵红霞.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诉求[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6):77-81.

[5]姜蓓佳.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9(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