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建筑师的创作思维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2

浅议我国建筑师的创作思维特色

周中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市级机关公房管理处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师自身独特的创作思维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思维对建筑师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建筑 思维 创作 传统

思维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涵盖理性、感性、知性,形成某种意念、意识、观念、构思。建筑创作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具有思维的一般特点和属性。


一、研究建筑设计创作思维的目的

  • 建筑设计创作思维的特点所决定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思维最活跃、最艰苦、最复杂的是立意构思阶段,正如,同济大学的戴复东院士提出“三T”(Thinking、Technique、Taste)概念,其中构思、立意是先生尤为强调的。其目的是,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变成空间形体、空间布局、环境设计,从无到有地创造出理想的环境空间,同时又要满足规划设计的多方面约束条件。这种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要采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2. 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式结合使用;

  3. 进行限定思维,在约束条件下张开思维;

  4. 用情感的直觉思维;

  • 是发展建筑文化的需要

建筑界一直强调发展本国的建筑文化的问题。“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及时送去建筑文化,恐怕给后人的遗憾和损失就大了”。“重视建筑文化内涵是建筑创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 是教育培养新型建筑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思维学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包括信息学、脑科学、心理学、认识论等的研究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国内在思维科学研究方面也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摇篮,更应该加强对创作思维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重点大学,其优势之一就是要体现出创新思路、方法上的启发性。总之,大学要出新理论、新思路、新科技、新人才,方可最终培养出更多智慧型人才。

  • 思路比手法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所谓创造性或产生式思维(productive thinking),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主体在知觉过程中,将“坏的格式塔”转变成为“好的格式塔”。按格式塔的图底理论(形象思维理论、视觉思维理论)的说法:思维是“底”,手法是“图”;环境、城市是“底”,建筑、细部是“图”。我们不能只在“图”上下功夫而不重视“底”的建设。只有“底”建设好了,才能摆正方向,提高思维的效率。



二、建筑师的创作思维特色

作为工作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国度中的职业群体,我国的建筑师有自身独特的创作思维特色。而且,这种思维特色与传统哲学文化有很大的联系。从大的方面来说,它主要反映在辩证思维模式,擅长形象思维,兼容并蓄的态度和以人为本的观念等。

思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及生存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文明的差异,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如上所分析的,由于农耕文明的影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人与自然形成了一种不可分离的整体关系,天、地、人好象同处在一条发展规律的制约下,人们在把握这条规律时不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而是依赖直觉和顿悟。因而,有别于西方的逻辑分析思维,整体关联及辩证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特征。

  • 传统思维的特质与作用

(1)整体关联的思想

“整体关联”的特点可以说是原始文明的直接产物,其特点是“有机”和“并联”,以“整体关联”来把握客观世界,甚至不分人类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混同为一,这正是产生“天人合一”观念的思维基础。

(2)辩证思维模式

辩证思维又可称为“矛盾和谐”,指对立的双方共存着、对抗着、互动着,从而形成一个生动、统一的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道思想,都带有浓厚的辩证思维的色彩。试观《易经》中所谓的“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在充满矛盾的同时,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而正是这些矛盾使世界生生不已地发展着。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不是消灭矛盾,而是使其达到动态的和谐。“天人合一”便是一种最广泛意义的和谐。

(3)辩证思维模式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观念则在辩证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表现出观察全面,注重运动的规律性、重视整体功能、强调普遍联系等优点。但是,缺乏细致深入的逻辑推导,满足于直观、笼统和模糊结论的内在缺陷;这也影响到建筑师,是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带有明显的辩证思维的痕迹。

例如,在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在60年代西方建筑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等设计原则的同时,中国建筑师则提出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功能与形式,即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他们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并认为“一般来说,内容不但是决定建筑本身从整体到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与空间大小,而且是决定建筑和环境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他们还提出“必须避免片面强调功能,以功能之表现来耍建筑构图的花招,甚至反过来从构图角度出发去耍功能”的看法。

在传统与创新关系的问题上他们认为 “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创造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革新必须先有继承,要创造必须先有学习的过程,想要凭空创造是不可能的。”提出“学习和吸收建筑优良传统决不是墨守成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绝不能符合当前的社会的需要……传统只能是革新的出发点,而不是革新的羁绊”。这些均反映出中国建筑师注重辩证思维的特征。

(4)擅长形象思维

注重感性体验,讲究建筑的隐喻象征、追求艺术意境,是中国建筑师创作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极重视知识的具体落实与运用,而疏于发展纯观念的哲学体系。它强调与现实的联系,推崇对认识对象的“意会”与“体悟”的感性经验。如中国典籍文化的源头作品中的《诗经》、《易经》,就是以取象表意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文字就是一种象形文字,作为思维的基础,它提供了形象思维的良好条件。

(5)形象思维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注重形象思维的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他们或从环境的势、形、态中,寻找塑造典型建筑形式的依据;或从建筑基本的功能中,导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有的则从历史、文化、和民俗中,发掘出意境灵感。关注建筑的形态、景观、动势,是他们注重感性体验的一个标志;而追求神韵、意境则是他们强调形象思维的又一表现。

例如,在纪念性建筑中运用直觉、形象的手法来表现的实例非常普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象征累累白骨的卵石地坪与表达生与死的残墙断壁,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以方形主体以及“人”形配馆,表达永恒与正直,这些建筑均巧妙的发挥了想象思维的作用。

(6)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国建筑师创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传统文化与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的儒、道、法、墨其“流”虽异,然“根”却同,即辩证的人本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伦理道德秩序为本位,礼乐精神相统一,创造出“可居、可观、可游”的人居环境。

结语:从传统思维到“打破现状的思维”

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建筑艺术讲究创造与创新,冲出固有模式,突破传统概念。建筑师在未来的建筑创作中,应正确地分析自己的长处,深入探索并系统总结自身的创作观念和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国情,创造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

鲁迅先生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建筑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在建筑创新征途上开辟新路。

参考文献:

1.建筑学报、建筑师、华中建筑等杂志有关文章

2.自然辩证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钱学森 著 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4.[日]高桥浩 著 林怀秋 摘译 创造性思维方法101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