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

孟国利

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 134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已经变成高中政治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教师要注重培养其核心素养下包含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高,因此学生的素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其核心素养的养成,帮助其成为知识渊博、品质高尚的人,因此,教师要在其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其政治核心素养。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教师并没有注重核心素养与政治教学的有效结合,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根据时事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结合时事,创设真实情境,才能确保学生体验的真实感、真切感,由此增强其认同感,激发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面对国家时事政治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辨别真假是非,不被舆论、谣言所蒙骗;更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使其感受到国家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和实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其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能够帮助维护国家的强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时事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优势。

以高中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学活动为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使其明确自己应该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可以结合案例,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汶川地震后的凄惨场面,以及灾后各方人员重建家园的图片,再进行事件描述,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近七万人遇难,社会各阶层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园学生也为灾区做出奉献,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赈灾救灾、为汶川重建家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此为例,问学生:当面的汶川地震你们的父母做了些什么?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那你能做些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明确,灾难是一种考验与磨炼,灾难从来不会动摇中国梦的发展,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更自信、更强大,必须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一起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而奋斗[1]

  1. 结合生活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往往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往往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结合生活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最便捷、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后,可以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案例,感受法律的威严,并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当今社会,法治是一个国家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素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能够做一个合格守法的良好公民,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高中政治《全民守法》的教学活动为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首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全民守法 为中国梦奠定法律基石》,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全民守法的原因,最后教师明确答案,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全民守法,形成人人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法律的捍卫者和守护者,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利用社会上真实发生过的法律事件作为素材,如:“三鹿毒奶粉,大头娃娃事件”,由于在奶粉中添加违禁成分,导致孩子出现肾结石、严重者更是有生命危险,很多家庭陷入了绝望、支离破碎的境地,三鹿集团董事长因此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使学生明确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任何人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都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培养其法治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

  1.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课程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此大背景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代相接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吸收外部的优秀教学经验,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拓宽其思维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提升其社会参与感,增强其社会参与能力。

以高中政治《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为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明确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古代历史文化,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医学方面:《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由此过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糟粕呢?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明确答案,传统文化中是存在糟粕的,如:男尊女卑思想、巫术等,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将课下所搜集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了解的历史文化内容更多、程度更深。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其公共参与的素养[3]

结束语

由此可见,高中的政治教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及其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顺应素质发展的要求,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其政治认同感、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意识,使其能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的发展能贡献出自己力量的发展型人才,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平.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2]陈禹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运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孙凤男.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