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以来澳门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基于《品德与公民》教材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回归以来澳门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基于《品德与公民》教材的分析

楫滢 卓恩思 马鑫然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000


摘要:澳门自回归以来,其公民教育政策一直颇受重视。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澳门的中小学公民教育对于提高澳门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澳门公民的“爱国爱澳”意识和家国情怀价值观。《品德与公民》教材作为其重要载体,在澳门公民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以《品德与公民》教材为切入点,探究澳门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公民教育;爱国爱澳;《品德与公民》


公民教育即国家对公民的教育,主要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的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通常情况下,公民教育不仅指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引导民众构建对国家的认识,确立正确“三观”的教育,完成个体政治社会化。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背景不同,各地区的公民教育都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由于澳门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它的公民教育也与中国内陆有所不同。澳门的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将公民教育等同于一切教育;而狭义上将其限于与公民资格培养直接有关的教育活动。同时澳门中小学的公民教育与澳门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以及“爱国爱澳”意识有着重要的关系。《品德与公民》教材作为澳门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品德与公民》课程开展

澳门品德与公民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的一门学科,该科不仅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与法律规范、公民意识教育,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时事形势,进行国情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等,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爱澳精神,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1]《品德与公民》作为品德与公民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是也作为“爱国爱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品德与公民》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精心指导和委托下研究开发的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有关中小学德育教科书。教材体现各教育阶段的层次性和侧重点教材符合学生生理和心智发展水平,在内容编排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品德与公民的意识和能力。[2]

相较于此前的教材,《品德与公民》教材专门为澳门中小学编著,体现了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在内容安排上,教材关注与澳门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在形式与表达上,教材力求贴近澳门教学习惯,采取与澳门青少年心理、学习特点相符合的呈现风格,以漫画和照片等形式反映澳门学生、学校、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增强亲近感和真实性。[3]

  1. 《品德与公民》课程开展的影响

《品德与公民》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素材,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4]《品德与公民》更关注学生个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文字话语方式,教材多采取了更为中立的图片形式。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设计了多种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获得的并不是文字化的理论,而是让学生完全融入教材所营造的真实环境,由此公民教育过程时变得使人信服。并且使学生成为拥有良好公共参与能力的现代公民。澳门公民教育由“内容活动化”转为“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强调的是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即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活动;“活动内容化”强调的是各种活动的文字表达,即把动态的活动再转化为静态的文字。《品德与公民》教材内容注重活动性,许多知识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直接参与。[5]

在《品德与公民》高三阶段,教材内容不仅包括德育教育而且包含了政治、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课程结构强调综合性。并且依据国际成员、国际形势、国际热点问题和国际交往原则四大板块、六大专题,旨在培养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让学生在学科知识、情感观念与行为能力上得到系统提升。[6]其设置符合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在学习德育教育的同时兼以学习各学科领域的综合课程和国际意识、视野,体现了《品德与公民》教材设置的合理性。

在《品德与公民》推出、推广、应用的十余年,澳门中学生对公民的理解有较明显的增长,这体现了《品德与公民》在公民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是“社会进步”的奠基。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加强中小学公民教育对个人、民族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澳门特区政府历来重视公民教育,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回归前澳门公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公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出版了中小学德育教科书《品德与公民》,关注青年人才培养以及深化“爱国爱澳”教育等措施,为提升澳门公民素质、建构文明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取得显著发展的同时,澳门公民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阶段,澳门特区政府需要立足于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构建澳门公民教育的特色体系,为社会和中国培养出有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公民,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促进澳门地区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楠.澳门中学公民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38-39.

[2]范冰川,陈香.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的结构和特点[J].青年学报,2015(03):37-42.

[3] 常乐.教育政策与青年国家认同:“一国两制”的澳门范例及经验[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01):34-41.

[4] 李超民,单悦婷.德育情境塑造现代公民——基于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情境建构研究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2):89-94.

[5] 范冰川,陈香.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的结构和特点[J].青年学报,2015(03):37-42.

[6] 李超民,莫丽勤.澳门高三年级《品德与公民》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146-152.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