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 建设研究

1 徐宏昌 2 孙万里

1 哈尔滨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2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教育行业中,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显得尤为突出。职业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有效结合起所需的应用型和技术性知识,实现人才的创新化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是其根本推动力。利用信息化不断的变革职业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现状开始进行详细的探讨,并重点阐述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对策,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 职业教育  创新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不断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形势下,相应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发展方式等,给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还为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发展信息化事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球的发展。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中已经将信息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中国的职业教育与信息化这两个方面,能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获得办学效益。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进行推进,最终使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现状

  1、没有全面的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

我国有很多职业院校还没有足够重视起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其认识还在表面上停留,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本质与核心缺少正确的认识,简单的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认定为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认为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全部。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的认识并不理性,所以导致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创新的主体,也无法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2、职业院校缺少设施设备

我国职业院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还缺少相应的设施设备,导致无法顺利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并且对后续的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不能进一步支持。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较快,国家给予其大力支持,社会对其高度认可。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开始增收学生。然而,我国多数职业院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更新速度要明显落后于扩招的速度,由此导致职业院校信息化设备与学生的使用需求之间无法衔接起来,职业院校也不能合理的调配教学资源。现代信息化设备能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但是现代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造价很高,而大部分职业院校投入的资金都不够,所以职业院校欠缺信息化设施设备,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待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既要有作为硬件的现代信息化设施设备作支撑,也要依靠“软件”的力量。“软件”力量指的是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的教学计划才具有针对性,并根据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来设计教学安排,最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而我国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对信息化教育难以驾驭。有些教师并没有全面的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一直认为信息化教育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去授课。所以,部分老师应该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如果对现代信息化设施设备不能熟练的使用,信息化设备的优点就发挥不出来,就不能以此为背景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对策

1、国家的扶持力度应该适当的加大

由于我国职业院校还缺少现代信息化设备,所以国家针对这一问题要给予大力支持。当前,国家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制定了方针政策,可以给职业院校一定的资金补充,用于对欠缺的设施设备进行补充,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不仅要给予职业院校直接补贴,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大力的扶持职业院校。例如,国家可以制定合理政策,促进职业院校与厂家进行合作,使现代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价格能适当的降低,职业院校就可以购入低价设备,这对职业院校也是一种有效的扶持。

2、转变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

对职业教育来说,尤其是现在远程职业教育,更是结合了职业教育信息化,通过实践来加快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除此之外,发展理念要及时转变,深化改革,并对创新与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处理,全面结合教育与技术这两部分,进一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发展。

3、职业院校要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创新的认识

在开展工作时,国家要从宣传的角度着手,通过对职业院校的领导层、管理层和教师逐步的引导,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的本质。经过大力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内涵以及目标有正确的认识,职业院校的领导层和管理层也才能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重大意义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宣传和教育的影响下,使众多职业院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误解得到改变,教师才会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能等,从而驾驭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4、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应该将教学内容、方法、过程以及质量评价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一方面,尽量使师生教学活动实现可视化、数字化和协作化,同时对信息化资源和环境进行充分的运用,形成新型网络教学模式,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等功能于一体。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由此可以构建一个多功能数据库,学校与企业、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可以达到深度对接的目的。深度融合上述创新模式,促使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以及综合信息素养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5、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职业院校就要鼓励教师主动开发和寻找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有用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优质资源库,再由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实施管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此外,学校还要以人才培养为己任,重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引进,并将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和各项学科素材库汇集到一起,可采取微课堂等形式对信息化资源加以优化。

结语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职业院校将信息化与职业教育

组合起来,由此便能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灵芝.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2]陈琳.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

[3]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4)

本文为2017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研究-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GG170174。

作者简介:

徐宏昌1979,男,硕士,哈尔滨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教学方法研究。

孙万里 1979年 男,硕士,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