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探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 "互联网 +立体化教学模式 "

王若雅

武汉东湖学院 430212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支持,在此情况之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深入优化和探索。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


引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对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在当前新工科的背景之下,对环境设计专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然成为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积极探索和应用"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索"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即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又涵盖了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思路、目的、原则以及相关方法。互联网与立体化教学模式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在二者的有机融合之下,既能够使得互联网技术得到科学应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资源搜集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生动性、互动性以及立体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丰富教学手段以及师生沟通和交流的途径,进一步落实“立体”二字,促使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1]

二、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缺乏一定与时俱进的精神,虽然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新工科的指引之下,各大高校不断加强对于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并不是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够完成的。当前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理念革新不完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缺少实践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不健全的情况。首先,教学理念具有指导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学理念陈旧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其次,相比之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要远好于被动接受,因此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但是当前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被动要求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教学实践活动的匮乏一直以来都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主要问题,缺乏实践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和应用;最后,教学评价不健全,不仅使得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后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三、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理念

"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教学组织结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确保"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就要求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加强对于该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要充分了解"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以及相关教学要求,同时还需要明确互联网以及立体化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优化自身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影响"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善传统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和师生关系,将学生放置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上,无论是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思路还是优化教学方法,都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精神内涵。

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建立“立体”教学思维模式。不仅仅要从教师“教”这一个角度和层面上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还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以及多层面挖掘新的教学路径,包括教学实践、网络活动、课外延伸等多个方向实现对于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引导,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挖掘主观能动作用。

(二)提高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立体化教学的角度来讲,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主动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立体化原则,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学生实际心理特点,合理进行教学目标、内容的设置,选择科学、先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参与度,同时控制好教学的节奏,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以实际问题或者环境设计案例为引,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或者实际案例情景,在设置问题或者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有引导性和讨论性的问题或案例,以此调动学生的表达欲和求知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结合当前新高校教学指导要求,积极探索教学实践路径,丰富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将概念性的、理论性的知识切实的和实际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落实“教、学、做”合一。此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已然成为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实践教学的形式、方法以及活动组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例如,高校可以积极与校企合作,以学生未来社会工作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此外,学校还可以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环境设计实践训练平台,构建数字化虚拟环境,应用仿真操作软件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训练的途径以及资源支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对学生实践训练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而且还能识别学生在操作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经过自主实践之后,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成果传送给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寻求教师的指导,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能力水平,还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2]

结束语综上所述,"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对当前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借助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平台的构建。相信随着对互联网以及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融合应用,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薛苗苗.新媒体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05):114-115.

[2]陈雪.环境设计专业“互联网+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戏剧之家,2020(0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