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土地占有不平等对巴西对外依赖性工业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巴西土地占有不平等对巴西对外依赖性工业发展的影响

周希

陕西省委党校

【摘要】本文以巴西1930-1070这四十年的变化为例,通过对巴西对外依赖性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具体阐述,来分析巴西土地占有不平衡对巴西对外依赖性工业化的影响。由于巴西土地占有在这一段时期内的不平衡,导致了巴西大量农户破产并且涌入城市,使得巴西过度城市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巴西政府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就开始大量发展工业。但由于这一时期,由于农户破产导致的国内资金技术的匮乏,巴西不得不引进国外先进的资金和技术,也因此巴西本国的企业因为竞争力太小而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又对巴西的依赖型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土地占有不平衡;过度城市化;对外依赖性工业;巴西

  1. 新共和国时期的后期发展(1942--1964

  1. 土地占有不平衡的发展体现

从1942年开始,巴西的土地占有不平衡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在这一时期,地主拥有的土地与农民拥有的土地比例为12:1。比上个时期来说,土地占有不平衡情况更加严峻。由于大庄园主的控制,巴西在土地占有率上更加偏向于大地主、大庄园主,也因为此,农村里的小农户农民更加大量的涌入城市。城市的数量和发展也越来越快速。过度城市化造成了犯罪率上升、交通拥挤 、贫民窟增加等问题,这对于巴西工业化的发展极为不利。于是,巴西政府便开始大力引进外资技术,为解决过度城市化的问题来大力发展重工业。20 世纪中期以来 , 巴西经济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发展阶段,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对外依赖性工业的稳步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后,巴西工业化从初级产品加工进入到制造业,化工业为主的阶段中。这个转变,对于巴西来说,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巴西的重工业发展以后,对于巴西的就业情况,经济发展来说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这其实也是一个对外依赖性扩展的表现。因为发展中国也就意味着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成本,可是巴西在第一阶段发展初级产品加工的时期,并未能为自己积累这些经验。于是,巴西就必须与国外的发达国家加强合作。这种合作的代价在工业上来说却是惨重的。巴西在第一阶段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在本国企业加工发展本国企业,但在这一阶段,由于本国的政策影响以及美国对于其资金投入量的增加,巴西妥协于国外可在本国设厂,这样一来,巴西本国的企业就只能进行二、三级产品的加工活动。由此,外国资金的投入从间接投资转而成为直接投资,也就是在巴西本地设厂进行工业生产。并且这时的资金投入比上一时期投入更多。20世纪40年代,巴西引入外资已经到达60%的份额。 由于外资和外国的技术都比巴西本土的工业发达,这使巴西的本土工业受到了排挤。外资的引入增多,本国企业却受到压迫,巴西对外依赖型工业进一步发展。

  1. 经济奇迹时期的最终形成(1964--1970

  1. 土地占有不平衡的程度加深

1964年以后,巴西的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基本过渡到资本主义性质 , 大部分私有土地由地主自己经营, 小部分以分成和租佃方式给他人经营, 这三种经营方式分别占巴西地产总数的61.6 %、 6.3 %和 12 %。从巴西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最突出的特点 :(1)农村中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贯穿了巴西几百年的历史 , 社会的发展变化没有给土地占有情况带来根本性的转变;(2)与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相伴产的是少数富人生活极度奢侈 , 广大农民却极度贫困, 农村中的贫富分化状况极为严重;(3)大片土地被闲置 , 土地利用率很低。在此基础上启动的巴西现代化以及工业化 , 从一开始就摆脱不了土地问题的制约。这时的地主拥有的土地与农民拥有的土地比例为61.6:1。这一比例达到了巴西近年来最高的一个程度,也说明巴西的土地占有不平衡程度发展到顶峰时期。

  1. 对外依赖性经济的最终形成

刚才在前文中提到过,20世纪中期以来,巴西经济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发展阶段 ,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一次发生在1951 年瓦加斯再次上台以后。他加强国家干预作用,对石油等资源实行国有化,加速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步伐。巴西的第二次经济飞跃发生在军政府时期 。当时军政府启用了一大批技术经济专家, 并在高压统治下全面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使巴西的经济在 1968 ~1973 年出现了战后以来的第二次飞跃 , 被誉为 “经济奇迹” 。20世纪 70年代以后 , 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和贸易逆差日益突出 , 巴西的国际收支逆差日益扩大 , 使巴西开始重新审视外国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 开始调整其外资政策 , 适当限制外国直接投资 。从上述的过程来看,巴西的改革有些作用,但从大的方面来看,巴西对外依赖性还是更加严重。至此,巴西的对外依赖性工业的发展也告一段落。我们可以看出,巴西的工业发展一直是建立在土地占有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对于巴西这一农业大国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弊端,这也是为什么巴西的工业会在一开始就呈现出外围性、依附性和外向型的特征了。





参考文献

1、ecker,Bertha K.,Egler,Claudio A.G.Brazil,a new regional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2、张宝宇.巴西现代化的起始与社会转型[J].拉丁美洲研究,2003(5).

6、吴洪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8、Fiuza, E. P. (2002). Automobile demand and supply in Brazil: effects of tax rebates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markups in the 1990s. Ipea, Documentode Trabalho, (916).

9、刘婷.巴西土地问题与经济发展.《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2期,第29页。

11、曹宗平:巴西城市化“超前”与产业和就业结构“滞后”间失衡性研究,《求索》,2014年09期。

12、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3、高京平:大地产制对巴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系列问题研究——巴西给中国的启示》 2014年。

15、KevivJ.Fox,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ggregation: public vs. private sector firms, Economics Letter 65 (1999)173 -176.

16、Mccamn, F.P., Jr., The BrazilianAmerican Allia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17、Connell一Smith, G.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n: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 in American Relations. London , 1974.


它是指农民与地主在农业土地分配上的不平衡。农民占有农业用地和地主占用农业用地的比例在超过1:5之后就可以说明他们的比例失衡。

是指一国利用自己国内市场,引进别国先进的资金和技术,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并未充分激励本土产业的发展,而是依靠大型外资企业的带动来发展本国的工业经济。

刘婷.巴西土地问题与经济发展.《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