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冠疫情分布规律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2
/ 2

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冠疫情分布规律浅析

赵晶晶

国家信息中心 北京市 100045


摘要:文本通过统计分析2020年上半年全球181个拥有独立主权国家新冠疫情发生的自然客观性数据,从宏观角度入手初步探索了新冠病毒的空间地域分布特征和病毒宿主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同时段的新闻资讯,简要分析了部分国家政府主观干预对本国疫情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冠疫情;空间地域分布特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1. 引言

从2019年年底至2020年6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本文作者利用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分区分类研究全球181个拥有独立主权国家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人口总数、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纬度带、人均GDP等数据,尝试挖掘各国疫情现状与地理纬度、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之间的联系。

  1. 数据和指标

全球181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分析指标数据,均源自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具体如下:

1、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数据源:霍普金斯大学6月27日18点半发布更新数据(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

2、国家人均GDP数据源:172个国家相关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9个国家的人均GDP数据(索马里、古巴、安道尔、乌干达、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叙利亚、梵蒂冈、西撒哈拉)因未被IMF统计,采用了百度百科的数据。

3、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类别:利用3个人均GDP阈值(2000美元、8000美元、20000美元),从高到底划分为4类国家,分别是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4、主要统计指标有疫情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包括感染国家数量、感染人数总量、国家平均感染人数,相对指标即每1万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简称“万人感染比”)。

  1. 疫情特征分析

  1. 疫情与空间地域的关系分析

参考地球五个热量带的划分方法,合并南北半球同等热量带,按照纬度高低依次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各纬度带内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统计结果显示,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域是温带,其次是热带,寒带最弱。

1、疫情发生绝对指标统计分析

60d18c138aee0_html_6c8235651db1770b.gif

从2020年6月27日统计的感染人数总量和国家平均感染人数看,温带一直是最严重的区域,热带次之,寒带最弱。具体如下:

1)全球感染人数中的超60%来自温带,温带区域的国家平均感染人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7倍;

2)全球感染人数中的超30%来自热带,热带区域的国家平均感染人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0%;

3)全球感染人数中不到1%来自寒带,寒带区域的国家平均感染人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40%。

2、疫情发生相对指标统计分析

从疫情发生国家平均每1万人中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占比(万人感染比)统计结果看,从高到底依次为寒带(37.24)、温带(27.66)、热带(14.36)。其中,73个温带国家中28%的国家贡献了该区50%的万人感染比平均水平,104个热带国家中约有20%的国家贡献了该区50%的万人感染比平均水平。

疫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四类国家的疫情统计结果显示,万人感染比与国家的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即经济水平越发达的国家,其万人感染比越高。具体如下:

  1. 万人感染比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发达国家(51.70)、中等发达国家(17.96)、初等发达国家(11.90)、不发达国家(3.33);

  2. 人均GDP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发达国家(52845美元)、中等发达国家(13215美元)、初等发达国家(4488美元)、不发达国家(986美元);

  3. 四类国家内部人均GDP差距明显,对比各类国家平均人均GDP,约20%~30%的少数高收入国家贡献了50%的人均GDP。

各国政府主观干预对疫情的作用分析

随机在温带发达国家、热带发达国家和温带中等发达国家中,选取内部疫情差异显著的国家,分析政府干预措施对疫情的影响。

首先,在温带国家中抽取了1万国民中感染人数不到4人的发达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发现均是在早期就发布了干预政策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在2月18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澳大利亚卫生部针对新冠病毒的紧急响应计划》,较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进入全球大流行日期(3月11日)早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韩国政府2月23日正式发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最高级别“严重”预警,加大防疫力度;日本政府于2月24日发了《为了具体落实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对策的基本方针的见解》;新西兰政府在2月28日出现首例病例后,陆续采取了一些政府干预,至3月21日升级至了四级响应措施—“封城”。反观那些同期发现首例病例却未采取有效干预的温带发达国家(美国、英国等),多位于万人感染率高发区间。

其次,在热带发达国家中,文莱和巴哈马两个国家都是3月中旬左右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患,通过与我国开展及时的防疫经验交流、充分的防护物资贸易往来,配合积极的政府干预措施,国家万人感染比位列热带发达国家中的最末两位。反观位于热带疫情高发区的卡塔尔、新加坡,与二者前期管控不利有很大的关系。卡塔尔在2月29日发现首例新冠病患,但其政府在一周后才陆陆续续有防疫政策出台,而且像挤牙膏一般,一次只推出一步,不够彻底,为后续传播链的扩大埋下了隐患。新加坡早在1月份就发现新冠肺炎病例,依靠其自身强大的公共防疫机制,在最初的2个月并未采取佩戴口罩或封城之类的严控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自4月份便趋于失控状态,呈现大爆发之势。

最后,特别关注一下我国所在的温带中等发达国家类别,除了我国因采用了最高强度的防疫抗疫措施,达到了温带乃至全球中等发达国家万人感染比最低值(0.6‱)以外,阿根廷、希腊、斯洛伐克、乌拉圭等国家也得益于有效的管控而位居万人感染比低水平区间。如阿根廷自3月3日发现首例新冠病患后,就持续出台了系列防控政策,并于3月21日升级到全国隔离,直到4月13日虽然全国隔离政策将开始灵活化,但戴口罩依然是强制性要求;希腊作为疫情高发国意大利的邻国,早就严阵以待,且在2月26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后便出台了希腊防控新冠肺炎紧急预案,并自3月18日采取了关闭全国商店等更加严厉的抗疫措施。斯洛伐克自3月6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后,第二天就全面呼吁号召人们戴上口罩,从政府到民众,甚至斯洛伐克的地标雕塑也乖乖戴好了口罩防护。相反,智利和俄罗斯两个相对高发国家,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并不强硬,很多国民走在大街和商场里都不佩戴口罩。

  1.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截至2020年6月27日全球感染新冠病毒181个国家的统计分析后,发现新冠疫情分布和发展趋势更多展现的是自然客观规律,其后才是不同主观干预导致的同类国家疫情差异。

梳理汇总相关新闻资讯发现,在无法改变自然客观环境时,政府强管控干预一定会降低同期本国在同类国家中的疫情严重程度,建议全球各国应继续保持对疫情的高度警醒,主动防疫抗疫。


作者简介:赵晶晶(1982-07),女,汉族,籍贯:河南开封杞县,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 全球宏观经济遥感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