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浅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殷玲玲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 264306

摘要:初中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实现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任务;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普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优秀人格的塑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遗余力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文化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齐抓共管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待学习是天真懵懂的。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已经趋于成熟,学生具有完全的自主意识,更容易将精力投入学习。而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思维过渡期,急于摆脱“幼稚”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人生,实际上仍处于家长和教师的权威掌控之下,这种现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偏激心理,严重影响学业和三观塑造。

初中生由于自我认知与实际能力的差异,常常会产生迷茫的情绪,尚处于幼稚和成熟的渐变区,尚不能清晰认识世界,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形成健康心理。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 重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素质并没有很高的要求。随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教师在疏导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水平也应该有效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班级所有学生的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反映他们所遇到困扰,之后再根据学生所反映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走出困境。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性格特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使困扰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比如一位性格开朗的同学突然在一节课上郁郁寡欢,没有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以及其他因素,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他的问题。这样,在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心里认可老师,今后再遇到心理困惑时,就能及时地向老师求助。

2. 在学校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会根据各种节日以及其他活动定期开展一些必要的项目,在这些实际活动中,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断地给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观念,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会真正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全面的了解,因此一定要利用举行活动这一契机,让学生领悟其真谛,实现对心理健康的真正理解,并且在活动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和教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应将心理健康教育集中放在某一节课上和学生进行相互探讨,而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以及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领悟。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授的知识给学生引入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小部分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让学生能够真正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也可以在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以此为切入点,和学生展开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他们心里的困惑。

3.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学会共处,体验团队精神的力量,发挥各自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德育需要以活动为契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启示。因此,教师应该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发现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可以开展一场畅所欲言的交流会,让学生能够和其他学生交流,也可以和教师交流,无论学生想要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可以随心所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断地向别人吐露自己存在的心理困惑,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重视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学习方面,很大原因是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家长之间有积极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要让家长及时地进行反馈。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配合,一起关注学生在学校以及家庭中的表现,从而探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到学校一起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在家长会上也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要积极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让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就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如果是家庭情况导致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就要重视家庭环境的营造,给学生提供一种和谐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以及教师进行相互的配合,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实际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集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刍论[J].成才之路,2020(26).

[2] 杨颖,鲁小周,班永飞.贵州省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安顺学院学报,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