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常态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长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论新常态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长途径

汪滨滨

大连交通技师学院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国以人立,教以人兴。”在学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管理、设施、教师、生源是四个关键性的因素,教师队伍起到了核心作用,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职业院校有着特殊的专业属性,更需要在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的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能的理实教师互补成长机制

关键字新常态;职业教师;职业发展

  1. 新常态下创新教师队伍成长途径的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明确了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等三大特点;指出了四个发展机遇,即: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二是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四是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并挖掘新常态赋予队伍建设发展的新内容。

1.增速换档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增速换档要实现发展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能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和转化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增速换档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就是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这就要求教师的育人质量门槛要提升,教师要深入掌握岗位高新技能,而再仅限于岗位基础技能的熟悉。

2.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正处在向经济强国迈进,要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要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就必须以结构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调整,传统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重视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这对于教师队伍的知识技能体系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民生普惠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职业教育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关键举措,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序推进城镇化及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4.创新驱动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我国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生产,更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指导能力。

5.依法治国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主动适应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好法律制度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规范市场和激发活力,使职业教育通过法制化轨道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6.开放合作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主动适应新变化、抓住新机遇,推向国际市场。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适应现代评价体系构建,要有沟通能力,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界的专家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形成开放评价体系。

二、师资队伍现有发展瓶颈主要表现

1.社会能力瓶颈:有干劲,缺经验;有激情,缺韧劲;有执行,缺责任;经历单一,居安思危不足,学习主动意识、经验积累意识不足,创新转化意识不足;自我为中心,缺乏系统思维。

2.基本能力瓶颈:由于师资来源于理工科院校的非师范专业,为此缺乏作为教师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知识;普通话、三笔字等基本教学技能差;还存在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缺乏驾驭整个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

3.专业能力瓶颈: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知识与现代技术不能有效对接;部分教师虽有企业背景和经历并且技能水平较高,但存在着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相对匮乏、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来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职业精神瓶颈:职业精神是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组成,职业倦怠是职业精神形成的最大瓶颈。

三、构建职业院校教师成长措施和途径

1.加快——在全市职业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在院校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的大契机下,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大需求下,加快反映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2.提高——在新常态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对接的历程中,提高队伍素能是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

3.优化——面对院校整合后的快速规模发展延伸导致队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现象,在“十二五”的基础上,要尽快通过优化实现队伍的科学梯队化建设;

4.落实——职业规划是教师职业习惯养成的抓手,更是队伍建设目标实现的抓手,重在落实。

建立系统机制。通过四个人才成长机制的建立,形成促进队伍成长的闭环系统。引导机制的建立重在发挥激励杠杆的作用,实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能力价值观。激励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即采用激发和鼓励的方式方法,使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人们在某种外部的或内部因素激发下,将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中。《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竞争机制是良性引导机制运行的环境基础,更是队伍成长的督导和引领力。保障机制是以上三个机制运行的思想基础,是和谐队伍建设的基础。

建立优先机制。既队伍建设基础性优先和骨干性优先。所谓队伍基础建设,主要是指队伍的职业精神、职业习惯、职业能力的建设,这是队伍成长的基础和源动力,突出了全面性和全员性,在基础建设中提出了大口径管理和考核的观点;队伍骨干性建设对接院校“名校”战略。

构建新型路径。主要是指对于人才引进的路径拓展和创新。

建立四种方法。一是重视入门培养,对新岗教师的培养有目标,分阶段化解重点能力建设;二是重视岗位基本能力建设,既突出了岗位基本能力建设的全员性和全面性;三是重视专业能力提升和对接,满足“五对接”和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要求;四是重视岗位的深入认识和培养。

确定五项措施。一是坚实岗位准入制度,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二是贯彻教师专业标准,提升队伍职业服务能力;三是强化教师技能提升,突出职业教师能力特征;四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提升工作服务内涵水平;五是重视职业规划落实,重在促进职业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 李锋. 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7(017):59-62.

  2. 廖胜文. 论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1(003):26-28,31.

  3. 马青. 新常态下提升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v.16(0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