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体现

/ 2

人文关怀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体现

王艳红 王婧懿

重庆市医药学校

一、背景

我国的护理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受现代高科技医疗水平的提升影响,在护理质量上仍有很多欠缺,护理实践操作中“重技能,轻人文”的操作过程训练和评价忽视了护士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1]。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2]。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行业,在以人为本上有着更为直接和具体的体现。目前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的比例较小,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充分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缺乏应有的关注;与外界沟通能力欠缺等。因此,在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挥老师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才,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护理需要。真正体现护理学科是一门技术学科和人文学科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二、方案

1.加大人文教育力度。

2.规范化程序中渗透人文关怀。

3.带教教师榜样示范。

4.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

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6.参与社会实践。

三、实施

1.通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升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比重,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为自觉践行人文关怀,不断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夯实思想基础。

2.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应渗透在护理各个环节,即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包括对患者热情相迎、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搀扶或使用轮椅、自我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人院须知、体恤患者的痛苦等。但对患者的称呼不再直接以床号、姓名而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尽可能称其为大爷、奶奶、先生、老师等社会身份;言谈举止上要体现出庄重、礼貌、优雅;着装上要端庄、精神、自信,体现出职业个性,给患者以尊重感、信任感。

操作前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和患病的感受,征得患者同意,取得配合;操作中及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询问感受,减轻紧张情绪,消除顾虑;操作后安慰患者,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交代注意事项等。在具体的护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让学生提前感受人文关怀的内涵。

3.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护理的本质不仅是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要给予患者精神呵护和心理安慰。以身作则,言语间体现尊重患者,行动上体现爱护患者,对患者的每项操作和实践充满关爱,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为学生树立角色榜样。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当作“人”来关心,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以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舒适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情,增强师生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师生感情,减少隔阂,拉近心理距离,以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4.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换位思考,使学生达到移情,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同身受,衷心表达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对人文关怀的培养,结合临床技能,依托临床病案,通过真实任务分配下的情境模拟教学活动,设置2-4个难易程度的场景,采用标准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模拟互换法,书写护理报告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文关怀的关键。同时,与医院行业专家结对子,真实引入临床工作中实例。如冬天接触病人时暖手动作;测量血压时先焐热听诊器胸件;导尿时拉好围帘,保护隐私等,使学生对人文关怀的实质得到深刻认识,懂得哪些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行为不属于关怀,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5.根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评标准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操作考核里体现人文关怀能力与技巧。

6.课堂中学到的人文关怀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得到巩固与充实。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多组织一些学雷锋的活动,鼓励在校的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就诊,为一些孤寡老人量一量血压、测心率等。或者组织学生定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让其体会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其道德水平的提高,人文关怀意识的增强。

四、效果与反思

人文关怀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以往学生按照教材操作流程进行演示操作,不对其进行任何人文关怀的干预教育的常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人文关怀能力是达成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文关怀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心情放松,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干扰。但人文关怀的具体实施也受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业务素质、责任心、心理品质、文化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总之,只有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工作者,才能真正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卞龙艳.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0,8(8C):2234-2235.

[2]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J].新华文摘,8001,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