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

牟进才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太平小学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班主任的工作。它指的是班级教师依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带领全班的学生针对班级中的各项事务做出计划、组织、协调及其管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肩负着核心的力量,是整个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关键词:班级管理;基本策略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就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达到育人目的而提供可靠和安全的保障。班主任只做好班级的管理,班级才会成长起来,学生才会学到知识,收获进步。由此看来,班级的管理对教育和课堂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正确做好班级的管理呢?

一、树立目标意识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因此,在对班级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牢固树立一个正确且完全可以做到的目标。这个教育目标一定要能够契合于本班的具体教育情况和特点,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认清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成就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而不断地努力。也正是因为大家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老师和学生才能够做到更加团结、和谐,班级建设也会更加顺利。这就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选出典型,树立良好的榜样,全体同学也必须树立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风气;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准则,逐步养成守纪、进取、勤劳的良好班级作风。需要从各个工作细节上落实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强烈的社会感和责任心、以及自我组织约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树立民主意识

民主是班级管理工作展开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对班级的教育管理中,越是严厉地压制和限制学生,只能越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的效果也就只能适得其反。班主任应当定期组织举行民主生活会,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全体师生的“免疫力”,鼓励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并及时向大家提出近期的班风、学风的认识和意见。班主任和同学们通过民主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在班集体的学习、纪律、生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助于班主任及时给予指导、引领,使得班级的管理更加民主、科学、规范。

三、树立竞争意识

在对班级的整体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全民皆官”,全班学生共同负责管理,让整个班级人人有事做,而且事事有人做,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与被管理中相互分享管理中的酸、甜、苦、辣,增强竞争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首先班长的产生要做到:学生本人自愿为班级提供服务,即是自荐的;班长必须是通过竞选方式产生,学生要参加班长竞选就必须进行竞选述职,接受全体同学的建议和评判;经过全体学生投票选举后,由得票数量最多的一位学生当选为班长,他必须对班主任和全体同学负责。通过民主的方式筛选出来的班长,学生们才信服,工作才能有序地开展,容易取得一定的成效。

其次就是落实班干部的轮换。能上而下这是竞争环境中的基本原则,身为在学习中锻炼和成长的班干部,也必须要能上能下,将来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班级干部的轮换工作要切实做到:为了保证整个班级事务工作开展的连贯性,要合理地确立在班级轮换中新、老班干部所占的比重,具体人选由新当任的班长自己提名并经全体班级代表投票选举后通过;各轮班干部的任期至少是半学期,因时间过短,这一轮班干部就无法在课堂上得到真正有效的锻炼,时间过久,其他同学又都失去了接受锻炼的时间和机会;班主任需要对每个任期的全体班干部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和引导,使每个任期的全体班干部都能真正地通过自己的管理积累经验。

四、树立活动意识

班级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学意义,这些活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又可以是开拓智力的,既可以是提升实际运用能力的,又可以是增加审美兴趣、强身健体的等等,良好的班级活动要充分发挥班级教育的整体功能。要使活动富有教育性,就必须要做到活动的目标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对班级活动的教育效果,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接受不同层面的启示。因为活动的全过程是教育性的一种具体表达:首先活动的项目名称一定要充满感染力其次活动地点一定要有教育的氛围,会场的布置一定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情境,标题书写、桌椅摆放都必须要对活动做出一个整体的设计。在活动的进行中,要尽量最大限度的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在亲身体验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对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等各类物品的教育效果。活动总结一般可以是班主任进行总结,也可以是发动学生自己去总结经验和体会,

通过反思和总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树立公约意识

如果一个班级里没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想和做,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关于道德公约来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如班级课堂公约:不允许顶撞任何老师,服从每位老师的安排,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学会独立思考,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按时、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劳动卫生公约:坚持每天两次日常清洁卫生打扫,打扫卫生一定要认真、干净、迅速。两操、集会公约:集合要严格做到快、静、齐,不得出现无故缺席;严格服教师和体育委员的安排。课间活动公约:不追逐、不打闹、不喧哗。制定合理的班级公约主要是为了能进行良好的班级管理,能有效促进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以达到共同形成一个更加美好的和谐班集体。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尤其要注意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管理,因为学生时期是正处于一个人格和道德形象塑型的时期,教师应该为他们制定合理的人格和发展方向,助推和谐的班级之风,让学生们能够在春风化雨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使得班级管理工作事倍功半。

60f13de86d9ea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