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小学美术校外教学内容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拓展小学美术校外教学内容的途径

佘健琴

四川省巴中市棠湖外语实验学校

摘要:新的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科教学以知识的教学为主,讲授法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而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无论是教学中心、还是教学目标和重点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作为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的教学中,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此构建高效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外;教学内容;拓展途径

引言

当前,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已经发展为一种主要趋势,各个地区的学校都旨在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将学校、家庭、艺术场所、图书室、社团等途径结合在一起,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构筑终身学习的教育系统。回到基础小学美术教学领域,美术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并认识到美术与人文、自然、社会的联系,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因此,开发校外有效教学途径刻不容缓。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美术教学在小学学科中不占主要位置,对学生今后的升学考试也没有明显的帮助,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没有对美术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般都会将语文、数学、英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且排课量比较大,美术课程虽然被排到课程表上,但是课程量极少。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也按部就班,不仅不会让学生动手实践,还不会拓展教学内容,这导致美术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也不愿意学习。备课是必需的教学环节之一,但是由于对美术学科不重视,很多美术教师在上课前不会规划和整理教学内容,课堂管理也非常松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美术知识。

(二)教学模式单一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地位,受传统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依然发挥着主体作用,应用简单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授课,对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互动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和应用,脱离大自然和生活实际,片面重视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忽视学生审美水平和情感体验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增加其学习压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逐渐成为小学美术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巧的重要课题。不可否认的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这种结合在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拓展校外有效教学内容的途径

(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深度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陆续建设起来,并实施了免费开放的政策。同时一些美术馆也陆续与学校达成合作项目,为教师的校外教学铺设道路。从实际出发,虽然博物馆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推进,却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些县级市、农村地区的学生依然无法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乐趣。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说,可以申报给学校,抽出几天时间组织学生去市级博物馆、省级博物馆参观学习。同时,在采用博物馆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做足课前备课的工作,及时为学生进行讲解,避免出现学生盲目参观却不知道探寻知识的现象。此外,还要在参观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其带着目标在博物馆中搜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杜绝出现看着看着开始自由游玩的现象。

例如,笔者在教学《对称的美》一课时,便组织学生去市里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带着具体目标去观察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案纹样与其艺术风格,将其中有趣的花纹临摹在速写本上,并试着理解它们是如何剪出来的。接着在参观到一半时,进行提问,随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以便于进入教师的讲解回答环节。

(二)开展以“欣赏自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欣赏自然”是以户外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师需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选好欣赏地点、选好欣赏的自然物及班级分组任务等,每个组可以任选一个喜欢的自然物种类,并由全组共同合作完成欣赏的任务。上课时,教师直接带领学生前往欣赏地点,并观察自然物的外貌形状、颜色特点、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等,不同的自然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必须要仔细认真地观察,并带着欣赏的态度去探索自然的美。欣赏自然,是学生学习美术的起点,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美学艺术特色和一定的艺术价值,这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自然的各个种类开展教学,包括山、水、花、草、鸟和树等,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种自然元素都能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欣赏自然界里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和不同地域所发生的变化之美,才能不断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之美,从而不断地促进他们自身美术认知的成长。学生只有建立起了一定的美术认知,才会懂得怎样去欣赏自然,和怎样从欣赏自然中发现自然的形态。

(三)从文化入手,领悟人文美

艺术作品是当地文化的体现,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文化欣赏虽然是美术教学中的拓展环节,但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家乡的桥和塔”教学为例,如果教学内容仅局限于对课本中“桥”和“塔”的外观外形进行研究,学会描绘不同造型的桥和塔,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平面化,不具备深度性。但若教师能挖掘这些“桥”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色彩,则让教学显得更加立体化,有深度。在莆田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石桥,而这些石桥背后都蕴含着一个个小故事,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讲一讲这些石桥背后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石桥搭建的历史。

例如,在“家乡的桥和塔”导入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44年之前的水渠石桥,这座石桥是莆田最早出现的风景,它不仅古旧而震撼,更是见证了莆田历史的变迁,搭建了莆田人的生命水线。教师为学生讲解了这座水渠石桥的变迁历史,让学生了解了莆田地质特点、地势分布以及莆田人民的智慧。许多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纷纷对莆田人民竖起了大拇指,也有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看似那么简单的桥梁,原来发挥这么大作用,它的年龄比我还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亦在不断改进。美术教学的展开不一定要完全局限在教室之中,而是可以利用一切资源展开综合性的教学。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外教学的探究与分析,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校外拓展对科学构建美术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给予美术教学以实践性、活力性、学生主体性的优势,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进一步感受美术的魅力,实践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袁如何.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90.

[2]金光伟.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幻画报,2019(06):255-256.

[3]曹守艳.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2019(09):283.

[4]徐静萍.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研究[J].艺术品鉴,2018(36):329-330.

[5]汤海琴.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的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8(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