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分区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分区活动

陈静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三幼儿园 362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户外活动拥有广阔、新鲜、刺激的活动环境,孩子们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里奔走、跳跃、追逐嬉闹。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使幼儿四肢的肌肉得到适宜的锻炼,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度。并且在户外,幼儿可以接触到阳光、空气、水、风等,有利于增强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在室内得不到的收获。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刺激幼儿大脑,让幼儿想办法探索,提高幼儿的合作和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的体验感受。

因此,幼儿园应充分挖掘各种有利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分区活动,让幼儿尽情参与,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户外分区活动呢?

一、利用场地、划分区域

每个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各不相同,为了能有效开展户外活动,幼儿应应根据自己本园的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区域的划分和材料的投放。在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到:哪些场地适宜走、跑、跳等运动,哪些场地适宜平衡、投掷、哪些场地适合钻爬、哪些场地适宜车类活动。接着通过统筹的考虑和讨论,最终确定活动区域的划分。

可以根据动作的发展设置分为:投掷区、跑跳区、跳跃区、攀爬区、平衡区、钻爬区;也可以根据内容的选择设置分为:绳区、球区、大型器械区、车区、沙水区、建筑区、野战区、悬挂区、自由组合区、手眼协调区、民间游戏区等等;分区的方式没有固定的内容,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制定。

二、提供材料、丰富内容

户外分区内容确定以后,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每个区域可以投放什么器械,丰富什么材料、设置什么样的情节,可以让每个区域丰富起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并且在玩过过程中能锻炼孩子哪方面的技能。比如:在玩水区,设置钓鱼游戏,如果单纯只是钓鱼,孩子钓完之后,可能又把鱼倒回去,这样重复就显得单调。如果加入晒鱼或者卖鱼的情节,那么游戏就显得比较丰富,孩子之间还能有进一步的交流。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投放适宜其发展的不同材料。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难度,让幼儿的能力逐步得以提高。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同时考虑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比如跳跃区可悬挂高度不一的物品,球区可设置不同高度的篮筐,组合区可以设置高度不一的障碍等。

第二,应提供充足的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自由摆放、组合,并能够探索出多种玩法的材料。低结构游戏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动手操作等能力。比如砖头、木块、滚筒等,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组合、游戏。同时在提供材料时还要注意提供一些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如沟通、交流、合作等)。

三、保证时间、专人负责

幼儿园应将户外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到一日作息表中,并每天有固定的户外活动的时间,保证幼儿的参与。如果遇到下雨天的时候,可以在教室、走廊等地方进行活动。比如桌子椅子一搭可以变成走平衡,钻山洞等游戏。各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走廊、大厅、楼道等挖掘一些游戏进行运动。也可以下雨天给孩子们备一套雨衣雨鞋,去感受下雨的乐趣,去挖沙、挖泥坑,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这何尝不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在幼儿户外活动的时候,每个区域都要有专门负责的老师,老师们需要观察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对动作的掌握情况,游戏时出现什么问题等,以便进行阶段反思和及时调整。

四、鼓励自主、创新玩法

教师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应大胆放手,给予幼儿材料的支持、精神鼓励、退位观察,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在自主的环境中,幼儿的活动兴趣会更加浓厚。在活动中也更加自信。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参与。可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要按照老师所设置的场景来游戏。比如:跑跳区,老师本来设置了两排椅子当成障碍。孩子玩了一段时间之后,突发奇想,把椅子搭成两辆小火车,孩子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玩起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等。

案例:过草地。孩子们用彩色的泡沫垫拼接了一条草地,爬着爬着,垫子段成2截,有孩子就提议,不然我们拼成两条草地吧。于是孩子们就将泡沫垫拼成了两条。然后她们就想到了可以比赛看谁爬得快,找来了两个篮子当成终点。后面孩子觉得单单爬没意思,又去找来两个半圆形的拱门,增加了难度,可是如果是按照原来的手膝着地爬的动作,就会顶到拱门,拱门就会倒。孩子们就开始想办法怎么爬才能顺利通过,所以一个个就紧贴着地面匍匐前进爬。后面她们还找来了一些纸球当水果,说看看哪一组能运的水果多,游戏越玩越丰富,孩子越玩越开心。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们始终没有限制孩子的活动,给予了孩子充分的支持,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又达到了运动的目的。

五、混班混龄、增进交流

在孩子们对于分区活动相对熟悉之后,幼儿园可以探索混班和混龄的分区活动,老师固定在户外场地中,全园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自由结伴,进行混龄混班的游戏。这样孩子可以每天和不同的同伴进行游戏,增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同时能够起到“大带小”的作用。比如在玩“玩转油桶”时,混龄活动时,大班的孩子就会带领小班的幼儿参与,鼓励他们,并且还会当“小老师”进行示范。

总之,在开展幼儿园户外分区活动中,要让户外活动充满了吸引力,让幼儿觉得好玩、想玩、敢玩、喜欢玩,让幼儿学会玩,玩得高兴、玩得痛快,并能自愿、自觉、自主地参与活动。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及主动、乐观的合作态度。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情感、体质、认知、运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把自由和快乐真正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