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分析

焦政

(青岛城市 学院,山东 省青岛 市 )


摘要:基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文章首先对地质勘察工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区域稳定性勘察、地质构造勘探、岩土体地质勘察,除此之外,还对降水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分别讨论了井排降水技术、轻型井点降水、挖垄沟降水法这三种技术,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降水处理技术;地质勘察

引言:对水利工程来说,地质勘察工作属于系统性及综合性都较强的工作,在实际进行勘察时,需全面结合多种因素,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为工程选址奠定夯实基础,这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另外,还需落实降水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工程进行施工时被地下水影响。

1.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1)稳定性勘察。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在实际进行建设时,区域稳定性有着关键性作用,能够对工程的后期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坝址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认真勘察施工区域以及附近环境,从而对其稳定性开展分析工作,为坝址选取的科学性提供重要保障。另外,有关人员还需根据别的资料,综合分析区域稳定性,正确认识它的重要性,同时还应根据地震监测部门给予的相关资料,对工程的安全等级进行确定,进一步增强坝址的可行性,以促进水利工程后期的健康运行,保证其安全性及可靠性。

(2)地质构造勘探。只有全面夯实基础工作,才会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的有序开展,持续增强施工质量。对于水利工程坝址的选取,需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它会对大坝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对此,在对工程进行施工建设前,要求有关人员应认真勘察地质构造状况,在大坝的建设区域,应尽可能地防止出现地震活动范围。一方面,要求地质勘察工作者在收集及整理该区域构造的资料时,应根据勘察结果,针对其中有可能发生断裂问题的区域,需事先做出相应的预测。对于坝址位置的选取,也应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断裂带,反之将会对大坝的建设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大坝坍塌现象,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总而言之,在选取坝址的过程中,应防止出现断裂带区域,要求坝基的选取应尽可能地保证其岩体的完整性。

(3)岩土体地质勘察。其性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决定着工程坝址的选取,因此有必要勘察岩土体性质。实际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针对高坝的建设,比如混凝土高坝,应确保坝基的完整性,要求其质地应足够坚硬,且还应具备较好的抗水能力,以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运行。就堤坝建设来讲,其质量也会对岩石性质造成较大的影响,从我国高坝的建设状况来看,几乎都是砂岩及麻岩,属于质地十分坚硬的岩石[1]。近几年,伴随工程规模的增加,岩土地基的类型越来越多,如石英岩等。由于岩土体性质的差异,它们也被用在多种大坝类型的建设,喷出岩有着很强的渗透性,属于较好的坝基岩体,该岩体的质地非常均匀,有着很好的抗渗性能,强度也较大;在具体建设时,应对其喷发的断面加以重视,是非常松散的砂砾石,很难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开展勘察工作,全面确保坝基质量。

2.降水处理措施探讨

(1)井排降水技术。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来说,其基坑宽度如果低于150米,一般会运用并排降水处理技术,对这类工程而言,在对地基进行建设时,往往都会选取黏土土质进行建设。借助并排降水技术有着很多优势,具体表现为,井间的距离非常大,施工工序也比较简便,施工费用也不高。其缺点是,在地质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在实际进行施工时,针对附近的环境,不能做到完全的封闭,一般来讲,应将其同明排技术进行融合使用,一起满足排水的需求。该项降水技术在多个水利工程中都有所运用,如王褥泵站等,且还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实际进行运用时,有关的工作人员应全面分析力学计算数据,从而进一步求出井间距以及井深度。

(2)轻型井点降水。一般来讲,该技术主要运用在土壤含水量比较大,且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施工场地的岩性相对复杂的区域。该项降水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土壤基坑的实际需要,以及有着较大渗透系数的粉砂施工需要,另外,如果井点降水方案并未获得较好的成效,那么就可改用该方案。相较于别的降水技术来说,该降水技术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第一,对基坑土质没有较高的要求;第二,可以对基地附近的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封闭;第三,在实际进行操作时,通常只需对支管深度及管距进行分析,只有全面确保支管安装的有效性,才可以进一步增强降水效果。但是这一项降水技术也有着一定的不足,如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其施工成本也比较高,对技术含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3)挖垄沟降水法。该项降水技术一般被运用于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而且其基坑深度也很大,通常都在南方多雨的地区使用,在北方降雨量较少的地区,也有一定的运用,通常是在土壤渗透系数相对较小的亚黏土地带。该降水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其优势体现在,相较于别的降水技术,其施工成本比较低,施工工艺相对简便,在开展工程建设时,能够根据具体的状况,科学调整施工进度。另外,还能将地表积水同地下水进行结合,为施工工序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相较于以上两种降水技术,其缺点表现为,对基坑附近地下水的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有效减小地下水位,应结合基坑施工进度,开展持续的深挖及疏通作业。现阶段,在我国江苏省的水利工程中,针对淮河入海水道的建设就运用了这一项技术,而且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施工成效

[2]。因为该地区的年均降水量相对较多,上部分土壤基本都是砂土,下部分土壤一般是黏土,因此从其土质方面来看,有着较好的保水性能。在实际运用时,应全面考虑工程的具体状况,设计针对性的降水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对施工周期造成影响,防止由于工期的增加而投入过多成本。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持续增强工程质量,有必要落实前期的地质勘察,尤其是施工区域,应对其岩土体及地质构造等进行认真的勘察,全面掌握有关的情况,以促进选择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同时还应科学选用降水处理技术,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为工程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J].中国水运,2020(05):100-101.

[2]张海涛.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132-133.

姓名焦政(2002.2-),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城市学院2020级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学历:高中,单位:青岛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