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7
/ 2

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研究

高宁蕊, 周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 省眉山 市 邮编 620000

摘 要:乡村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国家富强密切相关。乡村教师是否融入乡村,关系着教学质量是否优质。在融入乡村过程中,面临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乡村福利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乡村教师精神世界的满足有待提高等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政策福祉上对乡村教师的倾斜、乡村教师与乡村构成文化共同体等方面展开,着力于解决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难题,为乡村教师更好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教师;融入;教育


一、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必要性

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是包括乡村在内的中华广大地区的繁荣,乡村繁荣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驱动。乡村人才发展以优质的教育为基础,优质教育得益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是否融入乡村呈正相关,更好的扎根于乡村、全心全意为乡村人才建设服务。


(一)国家全面发展的需要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乡村人口占比大,有4亿左右。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全面振兴与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1)乡村发展对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积极意义。


(二)乡村振兴的需要

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输入的重要桥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对于乡村的长久发展,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在创造先进人才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生产力,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对于家庭而言,教育对于改变生产力结构,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积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教育是走出大山,感受海风的机票,开拓学生眼界,提供实现美好理想的机会。


、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阻碍因素

乡村教师完全融入乡村面临诸多阻碍,外界与内在因素皆存在。如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乡村福利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乡村教师精神世界的满足有待提高等。如此种种皆制约了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扎根乡村,更好的服务的乡村教师事业。


(一)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乡村学校远离经济发达的城镇中心,相对偏远。乡村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设施相对基础,对教师全面教育有一定局限性。工作环境距离医院路程远,接受医疗服务的路途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交通便捷度有待提高,回家路途颠簸,周转麻烦,耗费时间长,使远离家乡的教师疲惫。


(二)乡村福利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对自己现在薪酬待遇呈满意态度以上的教师比例只占到了10. 78%;因自己的家庭原因选择在乡村执教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6. 27%。很多乡村教师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低,导致只有少数乡村教师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大部分乡村教师渴望逃离乡村。(2)薪筹待遇满意态度的比例低,教师产生劳动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感受,幸福感大大降低,对于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少,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乡村教师精神世界的满足有待提高

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关键是对乡村风土人情,文化特点,习俗习惯的认同。只有从内心接受,才能完全融入乡村,才能更好的致力于乡村振兴,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教育的发展。然而,来自大量城市的教师,由于对乡村文化的疏离感与陌生,导致内心受到到落差与失落。乡村环境是乡村生活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与人交往。作为外来人员的教师,与周围的人相对陌生,加之种种差异容易造成两类人难以交心的尴尬局面。教师与周围人的密切联系,深情交往,是保障其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学良好开展的推动力。



、乡村教师融入乡村的路径实施

助力于乡村教师融入乡村刻不容缓,乡村教师的融入感、幸福感的提升,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经济振兴的保障,是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为解决乡村教师融入乡村存在的问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政策福祉上对乡村教师的倾斜、乡村教师与乡村构成文化共同体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有序开展的基础。教学基础设施的满足,方便教师传授知识,利于学习更好的理解知识。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如在乡村修筑卫生院、医院等,使快速就医得到保障,节省了远距离就医的时间损耗。特别是修路政策应该进一步落实,不仅满足教师便捷回家的需求,加速教师适应乡村的环境,更好的融入乡村;而且助力于乡村经济的振兴,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道路的链接不同地区的人相互交往的前提,是流通货物的保障,农产品售卖出去了,外面的人进来了,经济交流与发展就有迹可寻。


(二)政策福祉上对乡村教师的倾斜

上述对工资满意的教师占少数,政府对于落实“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政策有待加强。乡村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同时大多远离故土,从工资上保障其权益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难地区乡村教师待遇。有学者提出:“建议从国家级贫困县开始,从最艰苦、最偏僻、最边远的地区开始,实施乡村教师收人倍增计划,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切实收入改。(3)不仅在工资上建设乡村教师的福祉,在职称评级上给予适当的福利政策,有助力激发乡村教师的积极性,有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为乡村文化建设整砖添瓦。


(三)乡村教师与乡村构成文化共同体

融入乡村的核心是乡村教师从内心接纳乡村,理解其风土人情,文化特点,习俗习惯等,主动和周围人打交道,主动学习周围的文化习俗。同时,自觉融入乡村也是教师内核不断加强,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越来越符合合格的教书育人使命者的职责。也要求周围村民接受外来乡村教师的不同点,给予其融入乡村生活的时间与帮助,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魏则胜,杨慧芝.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属性和时代特征[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06):70-76.

[2]马永潇,李秋敏,赵淳雅,王文盈,孙博钰,陈昭.“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下教师教书意愿研究[A].科数文汇,2021(18):534.

[3]金建锋.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A].韶关学院学报(教育科学),1007-5348(2021)05-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