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林莉莉

福建省厦门市金安小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教育部所提出有关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出了小学科学的课程教育的教学方向,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创新的教学方式,着重进行加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研讨。对于在科学课程中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措施是必须的。本文立足于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探讨了小学科学加强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就我国当下经济地发展趋势来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各项领域的发展都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始终都是发展人民生产力的首要动力,其中能够的为科技发展做出源源不断的贡献的正是不可计数的人才。因此,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加强。然而,在众多的教育领域当中,小学的教育阶段作为基础更加重要。对于小学课程教育来说,科学这一科目囊括了理化生。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出发,探讨了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希望能够为进行小学科学教育的工作者带来启发。

一、联系日常实际,培养科学观念

生活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沃土。对小学生而言,现实生活的经验以及日常的情感体验是他们理解教师讲授的科学知识的主要依据。并且,现实与生活是科学的最终归宿,脱离了现实生活,只一味地为学生讲解书本上有关科学的内容,极大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对于科学的厌烦感,显然不利于他们学习科学以及相关知识的效果的提升。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现实生活的实例或常见现象,并且结合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来为学生进行知识与应用的整合讲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科学的生动性、知识形象性与学习的趣味性,更加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讲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相关科学知识更能促进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基于此种背景,科学教师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应当注重结合科学教学相关的内容和目标,深入挖掘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当涉及到“水珠从哪里来?”这部分的科学知识的讲解与学习的时候,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与水珠相关的现象与资源,如,自然界以及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露水、刚购买的的雪糕表面会有“冒冷汗”的现象等。结合这些学生在自身的生活中就能够接触到的现象,教师可以为他们别出心裁地设计“这些水珠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你能不能解释一下水珠产生的原因呢?”等问题。通过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把科学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那么上述涉及的这些生活化的资源都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都是重要的教育素材,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地激发。小学科学教师不必过于重视解决相关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来切实体会并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被学生注意的各种科学现象,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二、加强教学点拨,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生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也十分跳脱活跃。但是,其自身的思维发展程度以及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为了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建立,老师需要能够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的点拨作用,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教学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引导手段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可以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并且不断提升自身学习科学知识的吸收效果。然而,科学思维本身作为学生理解并解决所学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教师对于学生平时的科学学习要加强思维上的引导与行为上的点拨,从而促进学生在科学思维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磁极的作用”有关的科学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提供磁铁以及相关的等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内容,自主利用磁铁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进而使得学生自己发现并验证磁铁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观念,教师可以为他们分别设计一系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与回答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并且深入分析实验现象,进而自主归纳并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科学思维的目标。

三、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对于科学教师而言,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验证学生自主猜想的正确性,判断学生猜想合理性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自身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要的作用,尤其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实验的合理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探究实验的灵活运用,引导小学生自主分工配合,进行实验,这样能够促使他们一边动手实验一边思考和科学课程相关的内容以及知识,最终提高其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例如,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点亮小灯泡”的有关实验时,可以讲述一些有关电路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打开开关,进而点亮灯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时的自主思考于探究能力和动手设计与操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注重观察

小学科学在学科之中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融入这一学科并理解相关知识,能否培养科学的精神以及理念,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备学习科学的创新思维,只有自身的科学思维得以建立,学生具有自主创新以及动手实验意识的时候,学生才会更有动力地去研究探讨这些贴近生活与自然地科学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效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趣味,继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比如,在讲述《水的状态》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诱导,让他们思考学习:水的三种形态,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水蒸气出现的情况等问题。通过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自然就可以进入到思考的学习状态中,这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最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性和建设性,培养了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增强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教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进行仔细观察,通过发展学生的的科学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认识事物的全貌。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周围环境,在科学的海洋里不停的遨游、探索,从而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新一轮深入,小学科学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加上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创新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键,进行变革并不断创新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任丽平,白秀英.  当代教师教育. 2020(04)

[2]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蒋美娟.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6)

[3]论小学科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J]. 潘向琴.  才智. 2017(03)

[4]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 张超.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6)

[5]试论小学科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刘芳.  科技风.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