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节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节律探究

祝文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四中学 830023

摘要: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古诗词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具体方法,学生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古人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古诗词吟诵教学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古诗词吟诵的节律教学,本文将围绕初中古诗词吟诵教学创新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节律探究

引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学观念,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发展。古代的诗词的表达方式以配乐吟唱为主,吟诵是文学、语言和音乐的综合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内涵和传递的情感,必须重视吟诵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节奏,体会诗句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韵味,提升文化素养。

  1. 掌握节律

节奏是口语语音的一种特征,只有在进行吟诵时,正确把握古诗词的节奏,才能正确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为格律诗,格律诗尤其自身的节奏结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确定格律诗的节奏结构的方法,即古诗词的分顿方法,也就是一句诗的停顿和节奏。对于七言律诗来说,一般是一二、三四字为一结构,五、六、七字可以为单字一结构,也可以是三字一结构。也就是说,一和二字不可分开,三和四字不可分开,二和三字、四和五字不可相连。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与二、三与四的节奏间隔不可大于二与三、四与五的节奏间隔。对于五言律诗来说,一般是有“一二、三四、五”结构和“一二、三、四五”结构这两种,当诗句中带有数字、地名等专有词语的时候,需要跨节奏单位进行吟诵[1]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一古诗的吟诵教学时,应该先教学如何确定诗句的节奏结构。因为本首诗是一首典型的五言格律诗,且诗句中存在“单车”、“汉塞”、“萧关”、“属国”等专有词语,所以很好确定本诗的节奏结构为“一二、三、四五”和“一二、三四、五”相结合的方式,以本诗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为例,在吟诵时,应该读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应该读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同时,也需要注重节奏间隔,当学生运用正确的节奏结构吟诵本诗的时候,会更好理解本诗的内容,感受诗句中的节奏感。

  1. 掌握平长仄短、抑扬顿挫

在吟诵古诗词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诗句的节奏点,注意节奏点的位置,也就是划分词组和音步的问题,一般采用“平常仄短”的吟诵原则,即如果节奏点位置的字是平声,就需要吟诵得长一些,仄声就吟诵得短一些。初中阶段可以用到的吟诵规律大概为两种,一为平起绝句,这种古诗词除了韵脚词需要延长,在第一句诗的第二个字、第二句和第三句诗的第四个字以及第四句的第二个字上也需要延长。二为仄起绝句,在对于此类古诗词,除了韵脚词需要延长,在第一句的第四个字、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第二字以及第四句的第四个字上也需要适当延长。同时,也需要配和“抑扬顿挫”的吟诵原则,在诗句上可以标记好表示停顿、延长、间隔、重读、声调、降调等符号。这样学生在吟诵古诗词时,可以充分感受到诗句的韵律美,在吟唱中体会诗句的魅力[2]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一课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平长仄短,抑扬顿挫”的吟诵原则。本首诗以“黑”字开头,是一首平起绝句,所以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的“云”字、“甲光向日金陵开”一句中的“日”字、“角声满天秋色里”中的“天”字和“塞上胭脂凝叶紫”一句中的“上”字需要适当的延长,从而使学生在吟诵本诗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边塞夜晚寂静萧瑟、气氛凝重的画面。

  1. 感受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情感是通过一定的意境表现出来的。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艺术境界,“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就是其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充分感悟古诗词中所体现的意境美,这样学生在吟诵时,会与诗人形成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对情感、音腔的控制也会更加协调。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吟诵教学时,需要使学生了解本首诗是作于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杜甫过上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而本首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表现了杜甫的高昂的气概和宽广的胸襟,当学生充分体会了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后,自然会运用无可奈何、低沉委婉的情感进行吟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吟诵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节奏结构和分顿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平长仄短、抑扬顿挫”的原则进行吟诵,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感和意境美,从而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冯敬哲. 吟诵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2]刘苹香. 初中古诗词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3]苏园. “吟·诵”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