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1

浅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合

薛来何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做好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十分必要。如何合理利用我国优良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高校体育进一步发扬,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探究更大的体育课程资源空间,特别是做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挖掘,是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一项光荣而且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体育课程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人们能接触到的娱乐项目不断增多,以及国外竞技体育项目在国内的广泛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虽有千余种项目,但是参与人数在不断减少。有研究显示,由于生产方式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足以及理论研究零散滞后。如今社会,特别是竞技体育领域,主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思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脱胎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项目特点多是强身健体内向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项目单一化

院校体育课程仍存在项目单一,目标取向单一化,课程评价感性化等多种问题。而体会不到民族传统当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只会觉得动作滑稽好笑,而不愿意习练。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及中华文化认识不够,一心追求新潮造成的。学校应当加强思想引导与教学,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体会经过五千年发展而不断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2.缺少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生活智慧的结晶。不仅有体现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特点的活动形式,也有顺应农时节令民俗的体育形式。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敢,更传递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追求。

二、做好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开展

1.融合开展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基本持两种态度。一种是“标准化发展”,改造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使之符合西方现代体育竞技体育的标准,从而方便推广;第二种是“原生态发展”,坚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生态。这也是面对先进事物人们普遍的认识,改造或保持。笔者认为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能传承中华文化,同时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使人们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

2.融合开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建设

现在高校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项目绝大多数是由西方传入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不乏一批优秀的体育项目在进行加工整理之后是可以适合学校体育教学、例如:健身气功钟的八段锦、易筋经等功法竞赛或表演的。所以,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高质量且合适的民俗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合作发展。探索新内容,丰富民俗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3.融合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感悟是点滴积累的过程。首先同学们要有机会在学习当中接触到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才可能不断感受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毕竟中华文化这种悠久和谐的文化,不博大精深,富有内涵。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注重长时间积累,用心地去感受,才能发现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结论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适当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学习、高校体育类社团的推广以及学校运动会的竞赛和表演,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十分必要的。做好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开展,让学生认识到生我养我土地上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本质,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更好地发奋学习,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苏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文化教育,2007(12).

[2]杨林平.湖北省高校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 2018(31).

[3]左蓉,林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以四川部分高校为例[J].时代教育,2018(12).

[4]彭孟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2012(12).

[5]陈珊珊,柯国良.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的联动发展研究——以岭南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社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

【作者简介】薛来何(1975.10-),男 汉族,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