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灵岩寺墓塔林的艺术风格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济南灵岩寺墓塔林的艺术风格浅谈

高国栋

威海市新苑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0

引言
我家乡最美的圣地———灵岩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已有近1700年历史。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一起被称为“海内四大名刹”,并居于首位【1】。 灵岩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清人民的骄傲,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灵岩寺众多的历史价值体系中其中墓塔林作为灵岩寺历代高僧的主要墓地,体现出对高僧的崇高尊重。塔林中的主要林塔现有的是北魏时期、唐代、宋代、金代、元代、明代、清历代的建造墓塔。在众多的墓塔中,一般都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塔座部分、塔身部分、塔刹部分。其中塔座b表现为方形的形状、圆形、八角形三种,还有浮雕装钸的特色。塔身相对比较高大,上面有刻僧人的法名跟年号。塔刹则是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的修饰。墓碑常常在墓塔的旁边,来谱写着高僧们的一生的经历,它证实了灵岩寺的光辉岁月,在我国的佛教历史研究中提供了重要材料。对于一个学美术的学生来说,尽管不能像专家学者那样去研究,但我还是对故乡的艺术雕像和林塔倍感兴趣,所以,我的毕业论文就选择了它。

一、墓塔林基本概况

灵岩寺的墓塔林宏伟壮观,其位置位于寺院的西南坡地段,背面靠着方山,前方地势比较开阔,有着充足的阳光照射,是安葬的绝佳之地。墓塔总数现在不详,塔林中遗留一些地袱石,塔刹残件,这个墓塔林保存完整并有塔主名号的现有167座(方碑形塔85座,覆钟形塔54座,鼓型塔20座,喇嘛式塔5座,经幢式塔3座),在塔林分布零散,由唐时期建造的继续清,元、明代墓塔。此外,慧崇塔建在大厦的外面,其他墓塔均建于一处。

塔林的出现,实际上是一座非常罕见的石刻艺术的展览馆。墓塔整体就是一座石雕,而塔座束腰的雕刻是非常需要讲究的,雕刻各种内容的艺术形象。有的雕刻着承重的大力士,它们在强大的压力下张着大嘴,脸面扭曲,怒张双眼,眼镜就要突出一样,手脚与腰背弯曲,全身的肌肉突起,给人以力量的感受及拼命托扶的艰难;有些骑士穿过狮子,手指弯曲杆球打马球的场景,古代称为“击鞠”;有的雕有嬉戏打闹的幼狮,还有的雕有随风起舞的衣袖,挥舞长绸翩翩起舞的场景。每一个浮雕的布局感觉非常合理,内容丰富,情趣尽致,是佛教艺术史的宝贵材料。

二、墓塔林外表装饰题材有:

第一类 是浮雕作品

在整个的浮雕作品中其中包括动物雕饰、人物雕饰、植物雕饰。在整个的雕刻难度中有狮像、象像、龟像,或局部像或全身像。然而在人物雕刻中有武十像,有的在站着还有的在蹲着;还有童子像,或在玩耍或骑乘。植物的雕刻主要是花纹的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资历老的工匠运用了高浮雕技法来塑造了兽首,在形态上体现了面日狰狞、怒日圆睁、怒气冲冲、而面问观者的状态,从而达到了即守卫了塔主、又震慑了观者的效果。看到的武斗像中大部分是高高的鼻子、身材健壮有力,各种各样的造型有汉人相、胡人相,其中武斗士的衣角、被带随风飞扬,气势相当,双手托着宝塔、两腿弯曲,体现武斗士的力量感的同时,将武斗士的坚定,塔身的连接部分表现的非常自然顺畅,与其他的塔形成了一幅独立完整的场景。看到童子像,雕刻的圆润并且写实,在童子整个的骑乘图中,匠工的独特技艺将人与狮象之间的默契与融合表现的恰到好处近似完美。人物像与动物像的一般组合在我们看来会表现于塔座中间的侧立面,也有单以动物或者人物表现形式为主题的情况。宝相花的表现是形式多为浅浮雕,主演以莲花、牡丹花为主,相互相应,二者结合体,也就是宝相花,表现的非常写实,非常的大气有力。

第二类是线刻作品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为:如意纹条形清晰透彻,壶门造型独特,方框大气凌然,花草纹惟妙惟肖,僧人结跌坐像好像在交流。线刻纹饰主要表现图像的流畅感、节奏感。看到的比如花草纹、人物像、动物像等等。但是当看到壶门与方框纹的表现手法时,则是主要体现在自身美感由内向外的清新感受,从而为浮雕或者其他形式的图像提供界限。咒语用线刻,一方面所刻位置为腰上方的八角台座侧立面,空间也是非常的有限,一方面是线刻表现的相对清晰,还有就是节省工期的时间与资源的利用。比如意纹的表现方式除了线刻外,还会有一些浮雕于墓塔个别部件的表面,有的是单品有的是在其中央技法雕饰花卉。

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我们眼里看来雕刻的表现手法与绘画的表现手法是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的。在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充分展现与雕塑技法的重要性与相通性。然而会把人物像的表现就是僧人像,这些装饰题材可以说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传世之宝。让我们后人对历史的真正创作了解,墓塔的主要形制还是源于外地。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对墓塔按照时代的进行做一个充足的诠释,来揭示墓塔外表下涵盖的时代特色,进而论证二者问的相叹关系及其藏的社会信息。

三、灵岩寺墓塔林在主要朝代的艺术特点

在整个的灵岩寺的墓塔林墓塔建造年代是历经了好久年代的,唐代主要为亭阁式、宋喇嘛形和鼓形、金覆钟形、元鼓形、明清方碑形塔、经幢形等六个时代。唐、五代墓塔的建造则各为一座,唐代为慧崇塔五代时期为法师塔,都是属于亭阁式的墓塔;到了宋代的时候墓塔建造有三座,是座亭阁式的墓塔,其中有两座属于鼓形塔;到了元代的时候墓塔的建造就有三十七座了,其中比较突出的方碑形塔就有十三座,鼓形塔建造有两座,覆钟形塔的建造就有十三座;到了明代时期的墓塔建造就会比较多,其中方碑形塔的造型就有六十九座之多,鼓形塔的建造就有十七座,然而覆钟式塔的建造为十三座,经幢形塔为一座,喇嘛形塔的建造为五座,是历代的墓塔建造塔形最多并且种类最多的一代;清代建造只有一座,为鼓形式塔。下面就各个朝代的典型墓塔作详细描述,突出其时代特征。

四、灵岩寺墓塔林对美术的影响

从所学的知识和搜集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墓塔林的造像的艺术特色异常的鲜明,这使我们对了解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佛教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它的造型特征上看,不仅仅形态各异,而且外形变化丰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就可以激励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构图和欣赏下要格外的注重外部造型和内部神态的表达;从它的造型表现形式上来看,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形式,这将更明确的告诉我们,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不仅仅的在于它的本质特征,后来的辅助因素也是占很重要的部分的。当然灵岩寺的墓塔林的建造风格对美术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细致完美,这使现代的造型理论和雕塑课程形成了一个完整又独立的美术科系,并走向成熟和发展。

结束语

灵岩寺的墓塔林建造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艺术成就,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的轰动,主要原因在于灵岩寺的墓塔建造对佛教雕塑造像的艺术水平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和想象。曾经有人说过想要评价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不是在于它发现了多少的珠宝,而是取决于是否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一段历史、一次考古学术的发展。正如综上所述,灵岩寺的墓塔林的艺术特性表现,不仅使后人对古代佛教文化有了新的认知,这是多么令人振奋艺术之宝,这将更加激励后人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我国的佛教文化,我相信中国的佛教文化将迎来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