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栾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 15000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他们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学科,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借助不同的教学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提高,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有效性;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快速进步和成长的初级阶段,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关键和前提。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包含一些素质教育的内容,以此促使学生整体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素质教育,促使小学生的人文性和综合语文素养,成为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教学过程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小学生年龄的生理特征导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会高于其他,但是现行教学模式中,教育思路陈旧,以讲解式课堂为主,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无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师生互动不强。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过程仍侧重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互动,无法将教与学进行有机结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评价不合理。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大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杆,很少参考学生的其他能力,这种方式不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很多教师很少设置课堂活动,以至于很多小学生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甚至提不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具体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更好的引导小学生进行对语文的探究思考,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素质全面发展的均衡性。其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断激励着教师对教学模式与思路进行创新,提高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1.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依托多媒体设备,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教材内容,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己利用信息科技技术搜集关于作者海明威的简介,加深对文章类型的印象,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材文章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主人公鲁滨逊建立一个直观立体的人物形象,这样在学习文章内容时,基于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学生会对教材内容产生更对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学模式的转变,让语文课堂变得不在单一,教学氛围更加和谐。

  1. 创设多元化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

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除了基础知识涵盖其中以外,学科素养的培养也需要涵盖其中,以此实现全面教育观。与此同时,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过年的习俗,自己的家乡在春节期间会举办怎样的庆祝活动,然后在发散思维思考北京的春节与其他地方有何不同?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与讲解,更深层次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进行文章内容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我国不同地区春节时期的不同庆典活动进行搜集汇总,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延伸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架构的了解程度,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展示的淋漓尽致。

  1.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完善教学评价,进一步强化教学效率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的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不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进行《金色的的鱼钩》《为人民服务》的学习时,教师要不断深挖文章内涵,可以通过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写作等形式,鼓励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同时锻炼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从侧面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反馈。教师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在明白自身缺点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尊重一些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并结合他们的学习现状进行言语、眼神等各鼓励行为,促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逐步增强的同时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求教师开拓思维,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师生互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小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丹. 大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 文学教育(下),2021(03):72-73.

[2]张星. 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文学教育(上),2021(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