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错误资源”价值最大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如何让“错误资源”价值最大化

沈艳茹

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 102200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评优课或观摩课中,老师用语言搪塞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做题时经历了“错了改,改了还错”的千锤百炼,面对这种见错不思、不醒、不悟的行为,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发挥错误资源的优势,使其价值最大化,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因为错误而呈现魅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显灵性和个性。

主 题词:突破难点 强化认识 拓展思维 促进成长


新的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下,当我们在评优课、观摩课中看到因学生的异议、错误见解而被老师用“坐下!你再好好的想一想?等语言搪塞时;当学生经历了“错了改,改了还错”的千锤百炼时,我们不禁黯然。这种遮掩错误的掩饰课,或者是没有错误的表演课,以及这种见错不思、不醒、不悟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效的利用错误资源,使其价值最大化,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因为错误而呈现魅力。对此,谈谈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捕捉生成性错误---突破难点

课堂上的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正常的课堂是因“产生错误---发现错误---探究错误---利用错误”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巧妙的挖掘错误背后所隐含的教学价值,以错例为突破口,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将会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比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612f2a828d08b_html_e628a53b73e9e83.jpg 请大家用阴影表示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圈一圈,并把表示出的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用阴影表示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正确的表示出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但我发现有两个学生这样表示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时,如图:612f2a828d08b_html_b38ffc24df5c6f45.jpg ,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巧妙以错例为突破口,让大家一起辨析这个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不是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a935a562ef5aacad.gif

生:这个阴影部分表示的不是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一半。

生:要想表示出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必须得平均分成两份。师:到底怎样才能表示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呢?

生:同学们立刻用对折的方法(画高的方法)表示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如图:612f2a828d08b_html_873e0dcd20530e66.jpg

接下来,我将错就错,既然这个阴影部分表示的不是这个等边三角形612f2a828d08b_html_2cbd8595945ef788.gif ,谁知道阴影部分表示的是这个图形的多少呢?

生:老师,要想知道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多少必须先平均分。

生:按照他的分法可以继续平均分成这样的4份612f2a828d08b_html_6b2c50ab1e72966d.jpg ,这个阴影部分表示的就应该是这个等边三角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fa600fce29729714.gif 。师:如果想表示出这个图形的612f2a828d08b_html_f160af36d2673ca4.gif 怎样做?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平均分”。在这样错例的辨析中巧妙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有时教学中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茅塞顿开。通过这个细节的捕捉,我深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思想是灵动的,我们若看到学生的错误答案就急着去否定,学生后面的灵动无疑就会被掩盖;及时地对“错误资源”进行捕捉,使学生在驳与立中思维得到提升,并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诱发预设性错误—强化认识

新课改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唯一的答案中跳出来。鉴于此变化,教师们不应再给学生捆绑手脚,而是要让他们自由地跳。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以发展的角度发现和理解这些错误在某一方面的价值,从而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有理由的错误,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严谨性。

【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出示下面这样一道题:一块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红绸布,能裁剪出多少个两条直角边分别长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

大部分学生立刻就说出了答案:(5×4)÷(1×1÷2)=40(个)。

教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裁剪成两条直角边分别长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裁剪多少个呢?

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用(5×4)÷(2×2÷2)=10(个)嘛!学生中计了却全然不知。

接着,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验证并标上长度,很快有学生出声了:10个不对呀!只能是8个。教师笑着表示肯定。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感慨地说:“看来考虑问题一定结合实际,要严谨”。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进行验证,又对这种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当然应该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反思典型性错误—促进成长

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不仅能为学生学业上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很大程度的促进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若能从自我教学的角度出发去反思去改进,它将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资料。


比如:在教学分百应用题时,针对这道题:李庄今年种小麦242公顷,比去年增加了10%,去年种小麦多少公顷?全班多一半的同学都做错了,正确率仅为29%。我有些愕然,这种类型题已经讲过好几遍,为什么还错?

我认真地和学生一起搜集、分析错例,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612f2a828d08b_html_6bc49c66f451fba3.jpg ,另一种是612f2a828d08b_html_efa7aca60f8b1b58.jpg ,通过调研知道造成学生理解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方面:

1.第一种做法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认为单位“1”的量应当是多的,分量应当是少的,求多的应当用乘法。

2.第一种做法中学生认为增加的10%是今年的10%,没理解10%的真正含义。

3.第二种做法是因为死记老师交给的解题模式,求单位“1”用除法,求分量用乘法。而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除数就要减去,没有真正理解分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师方面:

看到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也进行了反思,我认为问题出在自己把格式化的结论作为分析问题的落脚点,即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对应的量÷对应的率=单位“1”的量。

而且为了帮助孩子准确找到单位“1”,我绞尽脑汁想办法,找关键句,抓关键词,画批,告诉孩子见到“占”谁、“是”谁的,谁就是单位“1”。还教给学生采取就近原则:即把分数或百分数前面靠的最近的那个量看作单位“1”;

编顺口溜:单位“1”若已知,就用乘,未知则用除等等,致使学困生死套公式,好学生概念模糊,不知所云。

根据调研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孩子们的正确率也提高到了78.8%。

其实作为教师,应及时地发现师生教学中存在的隔阂,深入了解学生做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钳制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交流和归纳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智能得到开发,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那么“错误”也可以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因为有了错误,才更显生机和活力,在对错误的辨析、运用、反思中使师生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