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如何开展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李达

永嘉县岩坦中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贯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德育活动,促进道德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负责人,因此必须要扛起德育教学工作责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对策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在初中生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阶段,重视德育工作急不可待。在教学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必须要考虑通过怎样的形式展开德育教学工作;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塑造学生的正确性格观念。另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视“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根本原则,将德育教学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合,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工作的不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班主任往往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在教学工作中,只是重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班级德育工作的管理。班主任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德育问题没有及时纠正。一些学校班主任虽然也会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过程表面,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只是走形式;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甚至会占用班会时间来进行文化科目教学。由此可见,初中德育教学中没有明确的德育主题,教学工作也只是形式主义。

(二)班主任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式不够新颖,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有很多信息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德育素养,因此如果教师不在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引导,只是采取批评和惩罚的措施,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德育习惯。

(三)忽视家庭和社会因素,只重视学校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的引导和社会的重视。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教学时,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校内的德育表现,至于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教师没有给予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较为片面,因此在组织德育教学活动时,也无法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此外,很多班主任忽视了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作用,殊不知家庭和社会才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德育素养的重要环境。班主任没有跟家长做好及时沟通,忽视了家校联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

二、开展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班主任提高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首先必须要提高自己对德育的认知水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开展德育工作必须要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德育教学经验,从而获得多样的教学模式方法。另外,由于初中生很喜欢模仿身边朋友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给学生传播正确的德育观。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活动是德育主题班会,但仅有理论上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应该将德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种反思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活动。在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他们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能避免空洞德育理论教育的枯燥性。例如,班主任在经过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同意后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如去养老院或者孤儿院,同里面的一些空巢老人和孩子们一起聊聊天、玩游戏,为老人们打扫打扫卫生、擦擦玻璃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或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由各科任课教师带领,去学校附近的街道打扫卫生、捡垃圾。通过这种亲力亲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环卫工人的辛苦,培养他们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同时间接地为文明城市的创建献出一些力量。

(三)改进德育观念,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等德育因素

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结果。单靠学校的德育是完全不够的,班主任除了要确保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还要积极同学生家长联系和沟通,向家长说明德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构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更加全面地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除了常见的家长会,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积极同家长交流,使家长对学生有更充分的认识,如此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也会更加合理有效。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问题,班主任也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避免打骂孩子的现象出现。

(四)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班主任除了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也要注意与学科教育内容相融合,实现教育因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班主任要积极同班级任课老师沟通,定时开展交流会,进一步认识和发现立德树人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并及时进行总结,以便有效改进两者融合的不足之处。就英语学科而言,初中英语课程的素材很多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方面,同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比如,讲授和学校生活有关的课程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渗透一些诸如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思想教育。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德育素养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思维认知的基础,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班主任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德育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组织有效的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人格系统。参考文献:

[1]王贞军.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J].教育,2016(8):00090-00090.

[2]张志宏.如何开展中学德育教育之我见[J].课外语文:初中,2013(4):107-107.

[3]陈亚娟.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5):57-57.

[4]叶付勇.对初中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8(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