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3

《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郭燕美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 511400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第二目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目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3、学情分析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资源,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初中学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文材料,“活学活用,知识连线”小练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懂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体会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材料,填写表格,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行不断丰富和发展。

3、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理解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4、通过看图片、讲故事,懂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让民族精神的生命力更为充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2、教学难点: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理性爱国。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教师活动:教师设计本目研学卷。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预习完成研学卷“预习部分”。如图:61306eeb1a007_html_6a520d7e74f7ecf7.png

设计意图:明确本目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目(高扬民族精神)初步构建知识框架。


(二)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武汉保卫战”,如图:

61306eeb1a007_html_d8f5f3501f60376a.png61306eeb1a007_html_3978f73df4fc5bd8.png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自主思考。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1、活动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1)教师活动:播放视频“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展示“伟大抗疫精神”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图:

61306eeb1a007_html_69d18f8309302eed.png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20209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学生独自思考,学生代表回答。生成知识,记录笔记。


设计意图:解读抗疫精神,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弘扬民族精神。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活动:展示3张图片(苏武牧羊、文天祥就义、岳母刺字),展示“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图文材料共同表达的主题都是说明什么?如图:

组合 5

展示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日 )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分析材料,交流并生成观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自主生成知识,懂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做“活学活用,知识连线”小练习。

学生活动:做练习,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4)教师活动:①展示4张图片,引导学生用最精炼的语言评价中国人民。如图:

②总结: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61306eeb1a007_html_c8c3885d84f30465.jpg61306eeb1a007_html_5cb9b38ff5149149.jpg


61306eeb1a007_html_8fdadfa24e27939f.jpg61306eeb1a007_html_8862644675172823.jpg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提炼关键词,生成知识。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辨、分析、归纳能力能力,体会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活动二: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教材,填表格,识变化”: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列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归纳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如图:

61306eeb1a007_html_dedaf67c2e070184.png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独立思考,填写表格,生成知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分层阅读、分析素材,归纳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3、活动三: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意义)

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为什么我们一直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如图:

61306eeb1a007_html_1c21f4a89a50f1a0.png

(2)展示材料: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09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展示材料: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通过视频、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阅读、分析材料,交流并生成知识观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4、活动四: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讲故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9页,归纳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如图:

61306eeb1a007_html_699a0cd516980901.jpg61306eeb1a007_html_c55d891e8e75e885.jpg61306eeb1a007_html_1db4009a714805f4.jpg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做法)结论。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2)情感升华、知行合一。从思想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将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行动中。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展示本目的主干知识框架,回归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构建体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课堂巡视学生做题情况,个别点拨;评讲练习。

学生活动:认真做练习,听评讲。


设计意图:检验学习效果,解疑释惑。


六、教学反思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本课时《高扬民族精神》的教学正切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理解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懂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让民族精神的生命力更为充沛。

本节课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曾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关于民族精神素材众多,如何选取适切的情境材料?一段视频、一个故事、一段文字材料、一幅图片,既要求“新”,也应求“实”。比如“新”,本节课我选取的视频“武汉保卫战”、视频“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展示文字材料“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材料等,都是近年来的国家重大时政新闻材料,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都有所了解,而且又十分切合上课主题的素材,这样的素材学生会有亲近感和现实感。比如“实”,我选取“人民英雄”陈薇、“时代楷模”黄文秀、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的先进事迹来讲好故事,选材真实、典型,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内驱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成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中流砥柱。

本节课通过一个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了责任担当意识,努力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