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栾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 150001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情感素养对个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素养的提高不够重视,造成小学生的情感素养缺失。对此,文章对提高小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性做出论述,并提出解决策略,希望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欠缺的情况有所改善,满足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素养 传情

引言: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注意到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性。情感素养的培养和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继而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育,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情感,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意义

1、激发学习热情,高效开展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因情育文,以文育情”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将心比心,产生同理心,从而使学生能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的领悟文章内涵,以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这样做在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产生兴趣。有利于教师高效开展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够跟随教师的步伐,全情投入语文课堂,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独立思考,积极回答。在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在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全面发展,综合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的有效策略

1、创设丰富情感意境,感染学生

当前的教学课堂中,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讲解基础的课文知识上,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呆板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感意境这一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深层次的情感抒发,给予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的情感体验。利用丰富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

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具体内容之前, 教师可以先提示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现在的学生处于和平年代,较难理解文章所表达爱国之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介绍文章历史背景的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的激情,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周恩来说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时,内心包含的爱国热情和高远志向。这样创设出的情感意境,不但可以为课文内容的具体讲解做铺垫,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基本的把握,还可以用真情实感感染到学生,有利于情感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2、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情景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学过程中,教师较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绪,不能很好地传达情感,导致学生脱离所教学的课文的情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帮助学生深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作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小学生情感素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情育情,以情育人”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认真感受文章情景,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主旨。

比如,教师在教学《观潮》的过程中,首先可以绘声绘色地朗读一遍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体会第3和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使用一系列的动词以描绘出钱塘江潮水来临时的壮观。教师应当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以及课文中的图片,在脑海中想象潮水袭来时的壮观场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绘出的壮丽场面,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教师的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字词段落之间流露出的感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作者观潮时激动和惊叹的情感。

3、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的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较少将课文内容以及情感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导致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应该密切地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积极、主动联想到实际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产生同理心。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拓展,文章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可以加强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升情感素养,进而全面发展综合能力。

比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谈一谈有哪些地方特别吸引自己。再结合文章中作者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过程中的好奇心理,以及看到洞内形状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后内心产生的惊奇和新鲜感,说一说自己在游览某处景观时的心理变化,想一想如果自己写一篇游记可以记录下哪些情感。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主动联系生活,结合实际,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情感素养也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养需要依靠语文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应当合理并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情感上的体验。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当放宽眼界,联系实际生活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提高后,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际生活中也能体会到更多的情感,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因此提高。

参考文献

[1]邓小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J].甘肃教育,2020(06):150.

[2]黄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做好情感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