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恰当地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有效恰当地读

文姬

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 710061

内容提要: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活动,读让学生理解文意、形成语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产生思考......读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正确有效的指导学生读好文章,我们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呢?本文从读的现状与困惑;读的方法与时机;读的策略与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读好文本。

关键词:读书 朗读 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恰当的读,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正确恰当的运用了读,是否发挥了读的作用,切实让学生形成了阅读能力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几个观点:

一、清醒面对读的现状

温儒敏说将来高考、中考的时候,要有30%的人做不完!为什么做不完?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该默读你略读,该浏览你默读,该略读你诵读……导致时间不够用,因为每一种读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那沦为做不完的30%太有可能了。

再有,我们很多教师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29页中写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二、恰当运用读的方法

从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了,读的方法有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这六种读书方法有什么特点,如何正确恰当使用这些方法呢?

(一)朗读。朗读时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揉造作的腔调。朗读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呢?表达感情的时候需要朗读。要用声音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二)诵读。诵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读出声音来,一个是背诵。它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它不仅强调了读,而且强调了积累,要熟读成诵。我们教材里古诗和古文,散文、现代诗都要诵读。

(三)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读。默读时把注意力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默读时不能一目十行,要边读边想,边读边动笔,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读后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思考问题的时候,采用默读的方法。

(四)精读。精读就是要品词析句。精读与略读是相对的。什么时候要精读?就是重点段落,美文美句,需要学生深入体会感受情感学习写作修辞手法的文本,一定要精读,这也是语文课堂读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五)略读。略读就是大略的读。略读要比浏览慢一写。什么时候用呢?可以在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略读一篇文章,也可以略读一段文章。

(六)浏览。浏览就是快速的看。什么情况下要使用浏览这个读书方法呢?要提取信息、寻找信息的时候。为什么收集信息要用浏览?一个字,快!很多老师爱说“快速浏览”,这是语病,因为浏览本身就是快速阅读。浏览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读书方法。

三、有效实施读的策略、评价与方式

(一)读的策略与评价

读要有策略,没有策略肯定是不行的,读完了要适时有效的评价,这里以朗读为例,朗读有什么策略,该如何评价呢?

1.抓关键词。例如《掌声》一课,在指导学生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几个词语,什么要抓住这几个词语?因为这些词句体现出英子的当时心理状态,这个过程就叫抓关键词,你会发现只要提到抓关键词,学生一定在读的过程中,他会特别的关注那几个词,它就会重读“犹豫”他把“慢吞吞”读的就自然就很慢,因为他抓了关键词,他那种感情就不会错了。学生读完,老师就给评价,从你的读中,我仿佛体会到了英子这种想上去又不敢上去的犹豫的画面。从你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等等,这才是正确的评价标准。

2.抓标点符号。例如《穷人》一文中,桑娜收养了西蒙的孩子,当桑娜的丈夫发现她的行为之后,桑娜特别担心不被允许,丈夫知道了后,他只说了一个词“哦”,先是问号,然后是句号。桑娜养西蒙的遗孤,他是要付出财力,这个担子最后落在她丈夫身上,所以造成先问“哦?”我能承受?本来我已经有五个孩子了,我现在家里两个孩子,我能承受吗?但又一想,这两个孩子已经没有妈妈成了孤儿,我不管谁来管?我是他的邻居,所以必须得管!所以有了“哦。”3.边读边想象。如《观潮》一文,教学要求让孩子边读边想像,感受自然之美。因此这一课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脑海中想像画面,体会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我们评价学生的朗读不能否定学生你读的不好,或者声音大等,我们可以说谁比他读得画面感再强一些?谁能把这一个问号的意思读的更加浓一些?不否定,但是要往上提,这样整个课堂就很人文。

(二)读的方式。

1.师生合作读。老师和学生共同读文本,教师起引领、带动、指导的的作用,学生会顺延教师的情绪来承接读下去,师生声音与情感相融动产生一种共鸣,此刻定时动人的读。最好的读是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那个读。

2.创设情境读。创设情境不难,难的是激情,以什么来激情?恰当的音乐、鸟鸣、水流声画面......还有我们的肢体我们的语言,都是激情的重要手段,当我们能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相信一定会让读更加有声有色。

3.逻辑提问读。以《掌声》为例,教师可以进行逻辑提问,问题设置一定要小、要少,这样的话学生容易找到答案。不同的读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加减词语读、滚雪球读、二重唱轮读、渐强渐弱读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继续挖掘积累。

没有读的精彩,语文就没了魅力,语文要想有魅力,恰当运用读的方法,读的策略、评价和读的方式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去读,最终才能把学生的语感培养起来,让学生真正形成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