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X线、 CT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骏燕 崔春晓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比较X线片和CT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均进行X线、CT检查,根据患者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率比较。结果: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而CT对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诊断率优于X线平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CT对钩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相比椎间隙狭窄又低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平片、CT共同参与颈椎病检查可以极大的增加颈椎病的检查效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颈椎病 CT X线

伴随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逐渐使人们忽略了颈椎保护的重要性,导致颈椎慢性劳损增加,颈椎病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颈椎出现退行性变后,椎间严重受损,同时神经根、脊髓受到长期压迫,患者就会出现上下肢活动障碍、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早期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后,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1]。本研究通过对比X线和CT的诊断结果,为提高颈椎病早期诊断率和诊断的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临床医生确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对症下药”,从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放射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8位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0岁-70岁。均符合西医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大部分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四肢麻木、头晕、步态不稳等。

1.2 纳入及排除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稳定,患者都符合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年龄在三十到七十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手术史。排除标准:存在禁忌症;有先天性疾病或哺乳期孕期的女性;患者拒绝参与此研究,或者半途修改治疗方案者。

1.3 检查方法

1.3.1 X线检查方法

对68例颈椎病患者都使用X线片检查和CT扫描。X线平片检查具体方法为:使用荷兰Philips X线摄影机,同时设置高千伏摄影,患者立于摄影架前,然后对患者的颈椎正侧位、左右斜位(45度)放射拍片,得到的X线平片上可显示椎间隙、椎管、椎体以及韧带等部位,最后把得到的X线平片进行研究分析,并记录病理表现与诊断结果。

1.3.2 CT检查方法

68例患者进行CT扫描均采用我院GE Li ghtspeed64层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螺距1,层厚2-3mm,层距2-3mm,矩阵512×512。患者以仰卧位平躺于CT床,先行定位扫描,再设定扫描线后依序行颈3/4、4/5、5/6、6/7椎间盘CT平扫。

1.4 统计学方法

本调查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一般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平片、CT对颈椎病的定位诊断

对颈椎病的诊断结果分析,X线平片对钩突增生的检出率为55.88%(38/68),而CT对钩突增生的检出率为79.41%(54/68),所以钩突增生采用CT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诊断的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小关节突增生的检出率为36.76%(25/68),而CT对小关节突增生的检出率为42.65%(29/68),所以小关节突增生采用CT诊断检出率比X线检出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X线平片对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检出率为38.23%(26/68),而CT对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检出率为41.18%(28/68),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采用CT诊断检出率比X线检出率高,差异不显著(P>0.05)。骨性椎管狭窄用X线的检出率为26.47%(18/68),用CT的检出率为39.71%(27/68),所以骨性椎管狭窄采用CT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诊断的检出率;使用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异常的检出率为54.41%(37/68),而CT的检出率为41.18%(28/68),所以采用X线片诊断颈椎曲度异常的检出率比CT高;锥间隙狭窄用X线平片的检出率为45.59%(31/68),使用CT的检出率为33.82%(23/68),所以椎间隙狭窄采用X线平片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检出率,他们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X线平片、CT独立观察征象比较

使用X线平片可以很清晰的显示颈椎曲度异常情况以及椎间隙狭窄,颈椎椎间隙主要由椎间盘组成,如果椎间盘退变,它的弹性与高度就会随之下降,此时就会使椎间隙变小,引起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颈椎曲度异常往往大多数由生活工作劳损导致,X片可清晰观察其结构变化。CT对钩突增生和骨性椎管狭窄有明显优势,钩突关节是一个不完整的滑膜关节,对颈椎旋转起限制作用同时固定颈椎间盘突出,所在钩椎关节有丰富血管神经,一旦椎间隙狭窄或钩突关节增生,就会产生相应症状,诊断标准是矢状轴<10或11mm。骨性椎管狭窄大部分由椎间盘突出或者骨质增生引起,椎管矢状轴10~13mm为相对狭窄,<10mm为狭窄。

3 讨论

在X线检查过程中,需要以双斜位、正侧位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X线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多数患者所接受认可[2]。CT检查则是先通过高压发生器产生射线,再由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查的层面,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接收到的信息放大,再把该信息的数字信号转化成视频信号得到了最终图像。CT检查与X线检查相比明显的优点是可以扫描患者的横断面,弥补了X线单一的二维平面,也使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分辨率达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CT可以三维成像,它会使最后的检查结果更加具体、精准和细致[3]。这一方法应用到对患者的侧隐窝和椎管大小的检查明显变得快捷很多,对于精确的诊断患者椎管狭窄情况以及狭窄程度起了很大的作用,运用到临床上可以更好的判断患者颈椎受压或者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分析比较,X线平片与CT综合检查可以提高颈椎病的初期诊断和定性诊治的概率。X线平片观察颈椎曲度异常及椎间隙狭窄比CT好,并且X线对钩突增生和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有更明显的优势。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X线平片与CT配合诊断颈椎病是最优势的选择,可以有效的提高颈椎病诊断率,对后续精确诊疗有很大辅助价值。


[1]杨大兴.普通X线片与螺旋CT对颈椎病诊断的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21(04):329-330.

指导教师:崔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