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健康模式在涉核疗养中模型的建立与实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标准化健康模式在涉核疗养中模型的建立与实施初探


李玲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 总结近十年来开展涉核疗养健康教育的经验,形成特殊作业人员从入院前准备、健康教育认知现状、健康方式、健康知识需求评估、制定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及出院后的跟踪问效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为特殊作业人员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涉核疗养;健康教育;标准化流程

特殊作业人员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环境的恶劣性,气候的复杂多变性,因而对有害环境防护、特殊武器防护、体能训练等方面有较高的知识需求[1]。目前,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实施健康教育主动性较差,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在管理上主要是督导、检查为主,缺乏规范化的流程,而我院多年承担特殊作业人员的接待任务,经过不断摸索,有针对性地建立实施了特殊作业人员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成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掌握特殊作业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时机,提高了特殊作业人员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和知晓率,增强其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部队战斗力。

1健康教育指导小组职能

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包括组长-主任1名,主要负责健康教育具体过程中的督导;副组长-主任护师、主管护士2名,主要负责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健康教育过程的监督;责任医生、护士-长期在临床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骨干2名,熟练掌握涉核疗养护理知识[2],熟悉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主要负责特殊作业人员资料的收集和健康教育流程工作的开展。

2健康教育标准化流程的实施

2.1教育前期准备 入院前及时与机关相关业务部门联系,确定特殊作业人员的入院时间,提前了解其工作基本情况,部队性质,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和疗养需求。责任护士24h内完成健康教育状况评估,告知教育的目的,取得配合。

2.2健康教育评估 特殊作业人员入院后,接诊护士严格按照入院常规展开护理工作,在本班内完成资料的收集,结合其对涉核知识、防护手段和对以上知识的接纳程度,将疗养员分级为高、中、初三个组。据刘晓洁[2]等研究发现,83.7%-93.0%的疗养员希望护士在心理调试技巧、核辐射防护知识指导、出院指导等方面给予指导,88.4%的疗养员希望护士能够将核辐射防护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通过访谈也发现,虽然特殊作业人员有过核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经历,但对防护知识掌握不全面,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担心身体、生育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2.3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 整理访谈结果和问卷情况,分析特殊作业人员的需求,了解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疗养种类,不同级别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及资历的疗养员采取了初级、中级、高级阶梯式健康教育方式,初级以大课的形式,如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中级以教授健康技能的方式进行,如技能示范训练等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3],高级邀请专科医师协助进行。重点组织特殊作业人员学习核辐射常见的疾病类型及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4实施措施具体化 入院1-2天采用个别讲解的方法进行疗养须知、娱乐活动、日程安排等介绍,时间不超过20min;入院3-5天为每名疗养员准备一本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进行健康饮食指导、自我保健指导及良好生活习惯指导,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与之交流讨论,建立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使其涉核疗养员了解预防保健知识,以健康讲堂的形式进行知识宣讲3-5次,每次不超过30min;入院6-8天采用集中授课、健康园地等方式,组织进行疾病共性知识、自救互救知识专题讲座,使其了解核辐射的危害、防护措施、降低恐惧和焦虑心理,并教授疗养员手指保健操和颈椎保健操等至少一项保健技能;入院9-10天针对疗养员心里测评量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请特勤疗养专家进行集中的辅导和训练,个别问题在日常护理中采取教育个性化的方式,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调适技巧;疗养第11-13天,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和“个性化出院指导”。掌握适当的健康教育时机,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4评价效果明细化 经过一个疗养期的健康教育,出院前对其接受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效果评价。通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问卷,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进行评价。采用自制的评价标准,进行技能考核和知识测验,内容包括入院健康教育、满足需求的及时性、体检健康指导、核辐射防护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学会了1-2项保健技术等共计10个项目。由组长及副组长根据问卷打分,每项10分,每项5个问题,全部掌握得2分,一般得1分,不知晓得0分,总分≥80为达标,<80分不达标。

3效果评价

统计2006年至2016年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后的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资料、疗养员满意度调查数据,特殊作业人员涉核疗养员健康教育知晓率达99.61%,满意率达99.95%[2]。通过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的实施促进其在疗养期间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对自身从事特殊岗位的职业恐惧感,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4.出院指导 建立特殊作业人员的疗养档案对疗养员出院后的疾病复诊、规律生活方式的养成提出建议和指导。特别是推进剂作业的疗养员,应做好系统的追踪观察,为其医疗保健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6讨论 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的具体实施,规范了操作程序,使医务人员可以按照规范的内容和时间对患者进行教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教育效果[4]

通过标准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特殊作业人员的健康意识,消除了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丰富了疾病预防知识,尤其是专业防护知识。疗养团成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促使其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更好的注意自身防护和健康习惯的养成,提高了特殊作业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立红,刘晓洁.军队特勤人员疗养护理服务需求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B): 54-55 .

[2] 刘晓洁,朱立红,张建华.涉核士官疗养员疗养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 2008,25(10):1277-1279.

[3] 刘晓洁,朱立红, 巩淑惠等.疗养院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B):45-46.

[4]赵琦,董菊,刘青萍等.JCI标准下临床健康教育模式的改进[J].中国医院管理,2015,8(3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