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3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分析

张兴旺 杜伟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宁夏吴忠 751600

【摘要】目的:研究了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本次样本分析资料为我院在2019年03月到2021年03月间接收并治疗的的15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使用一般方法治疗;观察组75例,使用一般方法加尼可地尔配合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别比较大,P<0.05。此外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NO、ET-1、CRP之间水平没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O指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ET、CRP指标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别比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实施采取尼可地尔治疗,存在良好治疗作用,可很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实施。

【关键词】尼可地尔微血管性心绞痛;有效性:应用价值


微血管性心绞痛(X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可能是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引发,由于反复发病率比较高,如果不及时医治,可能引发心肌梗死,严重时会危害患者生命[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准确性逐渐提高,治疗手段也数目繁多,但因为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支架植入的患者仍常出现心绞痛,需要辅以药物控制症状[2]。在本次实验结果中,运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加快患者治疗速度,增加有效率,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03月到2021年03月间,我院共收治了15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患者,使用双盲法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5例,男性:40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47至76周岁,年龄平均为(45.45±4.12)岁,病程1年至6年,平均病程(3.62±1.14)年;观察组:患者75例,男性:42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48至75周岁,平均年龄为(46.37±4.78)岁,病程1.5年至5年,平均病程(3.56±1.35)年。两组患者资料差别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片:口服,每次0.1g,每天服用一次,治疗时间31天。

观察组,给予同样阿司匹林片,另外服用尼可地尔:口服,每次0.005g,每天3次,治疗时间31天。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的比较,显效:临床表现几乎消失,各项指标正常;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指标正常;无效:症状未缓解,或病情更严重。

(2)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早上空腹,取四毫升静脉血,离心,在-20℃下冷冻,给予各项指标检测。NO水平:使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ET-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心悸、低血压等。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得出数据使用SPSS16.0分析,本研究中,计量:(`x±S ),检验:使用T;计数:百分比,检验:使用X2,P<0.05,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对比区别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所示。

表1微血管性心绞痛治疗效果对比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21(28.00%)

35(46.67%)

19(25.33%)

56(74.67%)

观察组

75

29(38.67%)

42(56.00%)

4(5.33%)

71(94.67%)

X2





11.5543

P





0.0010

2.2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之间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NO指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ET-1、CRP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其中,组间NO治疗前T=0.2200,P=0.8262,治疗后T=104.1460,P=0.0000;ET-1治疗前T=1.9256,P=0.0561,治疗后T=31.1268,P=0.0000;CRP治疗前T=0.4816,P=0.6308,治疗后T=13.3151,P=0.0000;组间差别较明显,P<0.05,表2。

表2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分组

时间

NO(μmol/L)

ET-1(ng/L)

CRP(mg/L)

对照组

治疗前

36.21±2.92

141.13±16.19

12.52±3.82

治疗后

54.15±1.12

123.12±8.32

9.15±1.01

观察组

治疗前

36.31±2.64

146.21±16.12

12.22±3.81

治疗后

80.26±1.86

90.65±3.52

6.91±1.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组间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别比较大,观察组较低,P<0.05,对比结果表3。

表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分组

例数

头晕头痛

心悸

低血压

总发生率

对照组

75

6(8.00%)

3(4.00%)

2(2.67%)

11(14.67%)

观察组

75

2(2.67%)

1(1.33%)

0(0.00%)

3(4.00%)

X2





5.0420

P





0.0250

3讨论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一种急性缺血症状,因为供血不充足引起,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一种特殊症状。又因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一种典型、特殊的疾病,重复发病的可能性很大,发现时要及时医治。如果延期治疗,可能转变为心肌梗死,甚至导致心功能受到损害,而且随时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3]。尼可地尔是一类有硝酸盐药物特征的新型血管扩张剂,能抑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还能使钾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增加,扩大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不断增多,但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等不受冠状动脉扩张的影响,由于ATP敏感性钾通道被激活,促进K+的流动,阻止Ca+的流动,细胞内钙的减少,促进细胞内血液灌注改善[4]。此外,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时给予尼可地尔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该药属于K+通道开放剂,可促进K+流出,促使心肌血管得到调整。尼可地尔也是硝酸盐的衍生物,可导致微血管松弛与血管平滑肌松弛,能有效控制血管血流量,调整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和冠状动脉微循环[5]。在本实验得出结果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别明显,P<0.05。

综上所述,将尼可地尔使用在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提倡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3):37-39.

  2. 杜苗苗.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和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7):18-20.

[3] 张春香.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评价[J]. 糖尿病天地,2020(2):49-50.

[4] 牛金霞,邹长安.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J]. 特别健康,2020(31):77-78.

[5] 姚明,张文,曹红春.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以及临床依从性[J]. 健康必读,2020(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