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浅析小学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姜晓敏

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小学 吉林 长春 130031


摘要:语文学科属于是语言类的学科,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人文性质,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可以最大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要重视这一点,在课堂上对书本中的核心素养素材进行充分挖掘,最大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培养,让语文这门基础课程在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以此来提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法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改革,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就促进了老师对教学理念的改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语文是主要的科目之一,他可以最大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一、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

1.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起到了主导作用,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依旧有很多的语文老师把关注点放在最终的成绩上,并且把成绩作为是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因素,最大化赶进度,想要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观念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会写这一课的生词,可以熟读课文并且可以背诵下来,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拿到满意的成绩就可以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时间长了,学生们的思维也就成了定性思维,以为学习语文就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背道而驰的。

2.学生们缺乏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是主要的关键人物,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课堂知识,学生们只是被动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们逐渐的对语文课堂失去了兴趣,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的情绪。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其中也包括了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和背诵、作文以及课堂上的表达能力,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目前阶段,学生们要关注自身的基础知识的累计,最大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目前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并且逐渐的养成了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的观念也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严重的还产生了逆反心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不利的[1]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构建情景模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相应的情景模式,结合书本材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上来。老师要对学生展开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因为小学阶段,学生们年纪比较的小,在思维以及认知方面都不成熟,因此老师要对班级学生展开深入的了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中。在对书本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时,老师要展开正确的引导,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最大化体会到课文中主人翁的感情,提升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可以更好的诠释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说在学习“猫”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展开提问,让学生们说一说猫都有哪些特点,在他们眼中的猫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纷纷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有关猫的片段,有的学生回答道,猫很温暖,有的学生说害怕猫,因为猫的爪子很厉害,还有的说猫很乖巧,希望自己家也养一只,同学们的说法各种各样,在大家的愉悦心情下,老师开展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们看到在老舍笔下的猫又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式就是构建情景模式,让学生在自己脑海中有一幅画面,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方式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们纷纷参与到课堂上来。

2.提倡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刚刚进入到阅读的世界中,这个阶段学生们的阅读大多是以书本教材为主,这样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封闭了学生的视野。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去阅读课外书,可以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来对课外书籍进行选择。老师还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比如说在学习“己亥杂诗”这一篇古文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去阅读课外的古文,可以是唐诗三百首,老师可以给学生定立目标,比如每天背会一篇古诗,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知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此外,老师可以在学校开展相关的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诗歌,在朗读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在座的老师给与评价,学生们也可以展开匿名投票,最终选出最好的作品,并且对于参与的学生,老师要给出鼓励奖。在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的进入到课外的阅读中,拓展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3.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打开学生眼界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给学生更好的体验,并且把这种体验拓展到课外,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吸收到了知识,不一定就是完全掌握另外,在课下的时候要做到学以致用,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眼界,阅读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在家庭中,也要鼓励学生去阅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学生会在这种氛围下也爱上阅读。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要最大化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提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样学生也会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此外,老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书法大赛或者是辩论大赛等,给学生们体验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有利的。

总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可以构建情景模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好的体验和共鸣感;如果仅仅依靠书本课文的阅读,是无法拓展学生的眼界的,要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85+87.

[2]孙林.谈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部编版教材1—3年级课文为例[J].华夏教师,2019(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