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制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选课走班制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刘丽君

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 125001 辽宁葫芦岛


摘要本文对选课走班制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展开研究,从选课走班制引起的班级管理问题入手,探讨选课走班制下创新班级管理工作的路径,目的在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走班制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

选课走班制在我国高中教育领域中还算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模式,一般分为行政班与教学班两个班级。对选课走班制的应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符合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是高考改革形势下确保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保证学生能够适合招生考试改革形势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就选课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展开研究,保证选课走班制开展质量。


  1. 选课走班制引起的班级管理问题

(一)学生难以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为学校带来了行政班、教学班同向并存的全新局面,但这也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生普遍难以对教学班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但参加行政班组织的班级活动的机会也不多,学生在两个班级之中,具有“举目无亲”的感受,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状态出现变化,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负面作用[1]

(二)行政班班主任的功能被弱化

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校多采用行政班管理制度,即所有班级都具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人数、稳定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较为亲密,同时教师也能够较为深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但在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下,上述班级管理形势被打破,学生需要在每天到特定教室中上完自己所选的课程之后,才回到行政班,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很难深入把握学生的各项情况,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只能通过向科任教师打听的方式了解学生,但这显然为班主任带来额外工作负担,不利于其工作效率。

(三)教学班管理功能不够多元化

相比于行政班,教学班的组织更为灵活,形式相对宽松、自由,是一个具有临时性的班集体。教学班中的学生一般由相同学段的不同行政班学生组成,这些学生选择了同一科任教师,构成了教学班。在教学班中,教师的工作内容更侧重于教学工作,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倾注较少,这就导致教学班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在管理功能上十分单一,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


  1. 选课走班制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1. 学校管理层面

  1. 加强教学班与行政班平行的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应加强建设教学班与行政班平行的管理机制。具体如下:首先,对于教学班,实行学分制、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机制,开拓教学班教师的工作视野,强化教学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其次,对于教学班的班级组织建设,依据行政班的班级组织架构,设置专门的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学习委员、小组长、课代表等职务,以此强化教学班班级管理效果[2];最后,在实行以上制度的基础上,对于行政班级的班主任,应保证其承担对学生的主要管理责任,对于教学班的班主任,则保证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班级处置权,明确其管理教学班学生的职责、任务,并推动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告知学生的各项情况,包括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等多个方面。

  1. 建立政教处与教务处的平行管理机制

作为学校中管理学生的两个主要部门,在实行选课走班制的背景下,政教处与教务处应当加强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地开展管理工作,以此保证选课走班制能够更加平稳、高效、顺利地运行。具体如下:首先,政教处主要负责对行政班的管理,在这一工作中,政教处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管理,依据学生在各年龄段的具体特点,及时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选课走班制的背景下,学生多了许多新同学,交际范围扩大,往往会导致其思想、行为状态产生一些新的变化,政教处应加强注意,保证行政班班级管理的稳定性,加强推动行政班与教学班的无缝接轨;但政教处也应当兼顾对教学班的管理。政教处应结合教学班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推动教学班与行政班接轨,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其次,教务处主要负责对教学班的管理。教务处应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入手,强化教学班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以此保证选课走班制度能够更为顺利地落实。

  1. 教学班班级管理层面

  1. 实行班主任助理制度

班委在一个班集体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对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下,教学班应当建立并实行班主任助理制度,进而分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负担,保证其能够兼顾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助理的主要职责如下:对教学班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当天的纪律、考勤、卫生、作业等情况实施考察、记录、管理,在当天结束后,将情况报告给班主任。教学班可通过座位号轮流制,实行班主任助理制度,保证权利的时限性。

  1. 制定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评定细则

制定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评定细则,推动学生自我管理,也有助于强化教学班班级管理的效果,同时这也是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具体的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评定细则,学校可从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考试、安全、法纪、文明、卫生、节约、集体贡献、荣誉表彰等多个方面着手制定,保证细则的全面性,同时还应当突出一定的奖惩性,以分数累计的形式,当学生的分数达到一定数额后,为学生实施奖励或惩罚。学校与教学班可通过信息化技术,强化这一管理制度的实施,例如在系统中,学生的数据累计达到某一程度时,系统会自动给出提示,班主任则在系统的提示下,进行对学生的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主调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强化教学班的管理效果,以及提示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言都十分有利。

  1. 行政班管理层面

  1. 培养班级团队意识

在选课走班制的实施下,行政班班主任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班级团队意识。班主任应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行政班、教学班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熏陶,缓解选课走班制为学生的思想状态带来的影响[3];此外,对于思想状态变动较大的学生,班主任也应当加强与教学班的教师的沟通,及时获知、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而保证学生时刻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保证选课走班制运行的稳定性。

  1. 建立畅通沟通机制

首先,行政班的班主任应当加强与教学班班主任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保证学生良好的情绪、思想状态;其次,行政班的班主任应当加强建设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长效、常态沟通机制,让班级管理工作深入落实到学生的家庭之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可知、可感、可控,强化行政班的班级管理功能,并缓解选课走班制为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为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学校与相关教师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把握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为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状态带来的问题,从学校、教学班、行政班等多个层面入手,强化班级管理工作,保证选课走班制的顺利落实,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祝靓,谢念湘.教育管理学视角下高中选课走班制实施的困境和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6):30-32.

[2]刘丽丽,林秀艳.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现状与启示——基于学校课程表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28-31.

[3]史金花.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实践与反思[J].智力,2021(15):13-14.

【作者简介】刘丽君,1979年8月,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本科学历,从事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