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TV动画发展的滞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浅析中国 TV 动画发展的滞后

陈香,张淑琴,高冬阳 (辽东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3)

摘要:我国正处于电视动画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一些瓶颈和挑战。在中国,动画的输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在输出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很重要。目前的形势令人不满意。从评级的角度来看,有些动画的评级与其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而有些投资大的动画并不受欢迎。但现在,在国家的支持和动漫产业的自我觉醒下,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但这些还不够,一些问题仍然发人深省。

关键词:TV动画;收视率;发展

  1. TV动画的概念

电视动画换句话说,就是在电视频道播出的动画作品。电视动画作为国内产量最大的动画类型,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在国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电视动漫产业在这个时代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浪潮。然而,随着发展的加速,由于电视动画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也面临着许多不可避免的挑战和问题。

  1. TV动画的基本类型

电视动画的类型根据情节是原创的还是连续的来区分。一般来说,主要分为这两类。

2.1、单元剧类型

一是情节不连贯,主要是单元剧。整个作品是建立在同一个背景上的,但是每一集都没有绝对的联系,或者只有微妙的关系,所以有些情节也可以看作是单独的作品。比如美国动画《猫和老鼠》和《辛普森一家》的构图就是这种常见的类型。还有蜡笔小新、日本哆啦a梦等作品。

2.2、连续剧类型

另一类则是有着连贯剧情的连续剧类型,通常被认为是从1974年播映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开始的,这部作品虽然也具有单元剧的特性,但在故事的走向中,各角色和大和号战舰都持续变化,使前后剧情产生连续性,互相调换会造成不连戏,使得这种本来在真人连续剧上使用的制作方式也被导入动画界。目前大多数的日本TV动画都是这种类别,中间也有一些保留了单元剧的特征,比如《男子高中生的日常》等作品。

  1. 国内TV动画现状

从产量上看,中国早已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动画第一大国。从需求上看,人均收视的提升显示出TV动画市场需求旺盛。

3.1、收视近况

2011年,中国电视动画片产量高达26万分钟,远高于日本的9万分钟。2012年,人均观看动画的时间从2011年的34小时大幅增加到现在的38小时,今年的动画播放总时长为117000小时。2012年人均评级大幅增加,一方面,说明中国目前的电视动画消费需求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2012年的电视动画片播出质量显著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的注意。2. 总结国内电视动画市场的现状,收视率较高的应该是原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国产电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开播以来,已有近50家电视台广受欢迎。近年来,它也打破了长期以来外国电视动画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从电影的故事主题和收视率来看,不难得出结论,中国电视动画的受众主要是儿童。

3.2、近况总析

这部制作差、故事简单的电视动画之所以能获得高收视率,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定位准确。其中,人物形象设计比较简单,主题健康积极,可以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第二,虽然这部动画片的制作并不出色,但其中所传达的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也是幼儿需要学习的。情节也简单易懂,幼儿更容易接受。而那些为电视动画付费的人是成年人。只要孩子们喜欢看,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跟着看。这也说明了另一点。就今天的动画来说,只有适合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动画才能打开新的市场。在收视率方面,它的水平与作品的质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收视率高的电视动画不能说是高质量的产品,收视率可以作为参考指标。然而,除了动画本身的相关制作之外,它的定位、播出环境、时间段和播出频率都是密切相关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得分在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5%,但在奥运会期间只有0.5%左右。相反,好的电视动画不一定有高收视率。与大多数艺术作品一样,电视动画的质量标准目前也难以准确界定。目前国产动画的主要消费人群仍是4-14岁的未成年人。在思维方式和身心发育方面存在明显的年龄限制。但是,目前的评级评价对这一年龄组的划分过于笼统,缺乏科学的分布和重视。

  1. 结语

在中国动画发展的时期,不应盲目模仿动画形象,而应从动画人才的素质培养入手。此外,国家还应该放宽限制,对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在主题上,当前的电视动画应该注重文化和价值的体现与创新。我国电视动画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的重要过渡时期。作为一名动画工作者,我们也希望国内动画从业者在各个环节,特别是产业链,不忘初心,在艰苦的发展面前克服面前的障碍,全心全意打造高质量的动画,使这一产业在中国文化丰富的沃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熊槿烨.中国TV动画发展的滞后[J].大观,2017(9):97.

[2]杨楠楠,刘东明.浅析中国动画发展现状及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5):129.DOI:10.3969/j.issn.1004-9436.2017.05.114.

[3]闫丽坤.浅谈中国动画发展史[J].青年文学家,2009(6):124-124.

[4]杜雨婷.大数据环境下的动画发展探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9):282.DOI:10.3969/j.issn.1005-5312.2018.09.226.

[5]宋文岚.从《淮南子传奇》看中国动画发展演变[J].科教文汇,2021(13):54-56.DOI:10.16871/j.cnki.kjwha.2021.05.022.

[6]苗鹏,刘一凡.浅谈中、美影院动画发展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2(7):50-51.DOI:10.3969/j.issn.0495-5692.2012.07.022.

[7]万子亮.新媒体艺术对动画发展的影响探析[J].美术大观,2015(11):134-135.DOI:10.3969/j.issn.1002-2953.2015.11.064.

[8]戴勇红.关于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0(19):12-14.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06.

[9]韩吉星.浅析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窘境[J].电影评介,2009(3):18,30.DOI:10.3969/j.issn.1002-6916.2009.03.011.

[10]王兴起.新时期二维动画发展和创新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105.DOI:10.3969/j.issn.1674-9286.2018.13.07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陈香,学历:本科在读,就读于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动画。

第二作者:张淑琴,学历:本科在读,就读于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动画。

第三作者:高冬阳,学历:本科在读,就读于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