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

刘慧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816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使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并且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就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革,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优化,以实现对学生全面培养。基于此,本文以《植物组织培养》概述为切入点,来进一步探讨该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深层次的探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的路径,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字:学生创新能力;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


前言:从学科的划分来说,《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生物实验课程,因此它既含有很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同时它又包含许多的科学实验,由此可以体现该课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它的实验科学性[1-2] 。因此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来实现生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突破,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

  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以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学实验作为支撑,以最终的实验结果作为论断依据的生物技术的基础课程。并且它除了包含生物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外,其还涵盖农业、林业、工业,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从其的涵盖范围来看,它可以实现多个学科的衔接,并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应用,来建立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学生学习《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时,不仅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过程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对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通过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的特色文化,进而使其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能一直保持自身的先进性。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众多的创新人才,才能实现更多领域的突破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社会来说,拥有了创新,就拥有了发展的潜力,比如在教育领域,创新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果。而《植物组织培养》,因其涉及的学科范围广,专业要求高,所以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发散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再加上,《植物组织培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不断地去突破、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而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自身的特殊性,使其需要多方的配合和运作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应用价值。而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这门课程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植物组织培养》时,相对于实验操作,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第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当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的学习,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该模式下,学生几乎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这种做法,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进而导致其缺乏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第三,很多高职学校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其在硬件或软件设施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进而影响了最终《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效果。

4.《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路径

4.1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我国的教学模式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的课堂都是由老师进行相关知识和实验的讲述,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吸取相关的知识状态,而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还限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尤其是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来说,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索和问题研究,而这也是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源。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在立足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进行相应的预习,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以及疑惑的问题保留下来,然后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进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应的知识。而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课程总结,来提炼最终的教学重点,以加深学生印象,从而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创新意识。

4.2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所辐射的范围非常大,所以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延伸教材内容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教材内容上的改革。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细化,来将相应的章节进行合理划分,以避免讲授重复的内容,又或者在讲述单细胞培养时,引入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等相关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

4.3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进行相应教学手段的改革。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强化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讲述某一植物的培养过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相关视频,以使学生能更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相应的操作细节和课程知识点。其次,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通过互动交流,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改革优化,来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其成为高素质专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玉玲, 赖钟雄, 刘生财,等.《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J].园艺与种苗,2013(6):36-38.

[2] 韩伟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平台建 设和运行的探讨 -- 以韶关学院为例 [J]. 韶关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 ),2015,36(6):101-104.

[3] 马桂霞 .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概念及提升意义 [J]. 教育 论丛 ,2011,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