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解析语文要素 把握阅读教学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纵横解析语文要素 把握阅读教学体系

邵惠敏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 277599

摘要:解析语文要素是教师把握阅读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保证学生语言发展、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加强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根据阅读内容确定不合理,阅读思考训练不当,阅读问题方向不明确,方法指导导致不具体的现实困境,紧密的文本选择内容,多维比较发散的想法从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激活旧知识,从指导重点的四个维度中探索转化路径。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教学

引言

“语文要素”是指课程标准学期的目的物分解和细分化,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及习惯等。每段学习语文要素的重点各不相同,利用语文要素可以更准确地具体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纵横解析语文要素是把握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基于语文要素,促进宏观感知阅读

1.1通过“阅读提示”打造整体感受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系列的略读文本。另外,还提供了一些阅读提示。在这些提示中,实际上会出现这样的东西。单元语文要素要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注意这些阅读提示,还要让老师牢牢锁定语文要素,让学生以宏观的视角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的感知,提高阅读质量。

例如《伟大的悲剧》,这是一个略读课文的过程,其中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就是找到意想不到的部分,然后完成对这部分的复述,另一方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复述,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才能确保语文要素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1.2阅读课文标题,提出问题

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我们可以知道文章主要记述的是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典型事件,接着我们会产生疑问,透过这些事,会看到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叶圣陶抱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叶老所做之事中有怎样的做人道理?

《最苦与最乐》一篇可以从论说对象的角度提问:“最苦”和“最乐”的含义是什么?《爱莲说》一篇可以从写作目的去提问:作者谈论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1.3基于“精妙语言”,感受文本特点

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而精读课文的教育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表达的精细性,让学生聚焦于此,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以《春》为例,语言明快,氛围优美,具有鲜明的特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同时作者在这篇文本中对春天的描写也不单一,有着很高的境界和很深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春天是什么样的?”在问题的引领下抓住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从多层次的词类分析入手,深入接触文本的意义,准确把握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是对语言的有效积累,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依托语文要素,推进个性自主阅读

2.1以语文要素为基础,设计阅读目标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课堂的目标不仅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的灵魂,只有教师掌握好语文要素,才能进行明确的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在所有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语文要素的重要价值,如在整理本单元语言要素的基础上,将其与课后练习题相结合,设计出教育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后,整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以语文要素为基础,开展阅读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语文要素,还要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伟大的悲剧》为例,在结合语文要素之后,设计出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文本的初读,简单地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其次,默读一遍课文,了解这悲剧发生在何时何地?悲剧的结局是怎样的?文中写到了哪些悲剧人物?这出悲剧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第三,精读课文,标出其中难懂的句子,然后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使语文要素变得重要,让学生们深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

  1. 回归语文要素,进行文本精细阅读

3.1抓人物或对象,把握其特点和含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解析语文要素,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促进语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记叙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圣陶先生默默地代吕叔湘描清楚潦草的标点,又持谦和的态度与晚辈的“我”共同修润教材,方能看出叶老对同事之宽厚,对待年轻人之谦厚,对待读者之沉厚,对事业情感之深厚。论说文《最苦与最乐》在略读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论说的对象。应采取迅速跳读的方式,圈画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明确它的含义,探究作者是如何就这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3.2抓重点句段,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经过这一思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要素的内化和吸收,而且可以从反思的角度来提高,加深学生在内化吸收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以及“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驿路梨花》中,“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梨花不仅花朵美,也把我们的心情变美了。这里的梨花,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这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驿路上美丽的梨树,西南边陲可爱可敬的梨花女孩,那份美丽与淳朴,也象征着人生驿旅中的美好与温暖,并代代传承。

4.小结

目前,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制了语文要素,但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逐步细化,立足于不同层次。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关注要素的整体性和渐进性,才能辅助扎实的语言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童赛君. 纵横解析语文要素 把握阅读教学体系[J]. 贵州教育(2):4.

  2. 任海宁, 马岩. 把握语文要素,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以语文S版与统编本教材比对研究为例[J]. 语文建设(16):5.

  3. 田秀华. 精准解读助力系统,落实统编版语文要素[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9(10).

  4. 李春琳. 正确把握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谈低段阅读教学设计[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