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求生技能应用与训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海上求生技能应用与训练研究

张琦涵1 于艳翔 2 孙智典 3

海军士官学校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舰船一旦遇难,就面临着海上求生。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海上求生技能应用与训练。

关键词:海上求生技能;应用;训练

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舰船海上航行时经常造成舰船、货物、人员的灾难性损失。当舰船在发生海难决定弃舰时,利用舰上的求生设备和海上求生知识与技能,克服海上危险及困难,从而延长求生者生存时间,增加获救机会,脱离危险,称为海上求生。

一、海上求生技能应用

1、水中漂浮待救技能。①STOP法则。舰艇官兵弃舰或飞行员跳伞后,首先面临的是溺水风险,特别是在大浪急流海域,这会增加溺水风险。因此,溺水时应保持镇静,并设法采取自求措施。跌入水中后,不要试图挣扎着浮到水面上,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身体向上浮时,应采用头向后仰、面朝上的姿势。腹部挺直,四肢伸展,仰浮在水面上,呼吸浅,吸气深,面部尽可能始终暴露在水面上。若再次下沉,则按顺序重复该操作一次,依此类推。②自制浮具。若无救生衣或任何漂浮物帮助漂浮,则用裤子制成临时浮具漂浮待救。脱下裤子,将两条裤腿绑在一起,握住裤腰并挥动,让空气进入裤子,两条裤腿充满空气后,将裤腰系紧,将裤子套在脖子上,起到临时漂浮用具的作用。③采取HELP姿势。体温消耗是低温海水中求生者面临的另一风险。头、颈、腹股沟、胸两侧是人体在冷水中易迅速散热的部位。在低温水中使用HELP姿势,弯曲双腿,使膝盖接触胸部,保持肘部靠近身体两侧,夹住腋窝,用手臂紧紧握住救生衣,尽可能不动地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姿势能尽量减少身体表面暴露在冷水中,并尽量使头颈远离水。若有多人在低温水中等待救援,三人一组可采取HUDDLE姿势,肩并肩围成圈,每个人将腿和膝盖蜷缩贴近腹部,以减少体温散失,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2、救生艇筏待救技能。①扶正救生筏。救生筏为橡胶充气结构,筏体轻,易被强风巨浪掀翻,造成人员落水。因此,水中人员有必要迅速将翻倒的救生筏扶正,以避免溺水或其他伤害。扶正救生筏时,先将救生筏充装筒一侧拉至下风侧,然后爬至救生筏底部,双手收紧扶正带,双脚以救生筏一侧为支撑点,下蹲并用力后仰,依靠身体重力来扶正筏。当筏翻转时,迅速游走,避免被压在筏底。②帮助伤员登筏。由于挣扎及寒冷,水中伤员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因此很难登筏。一种是把救生浮索扔给伤员,然后把伤员拉到救生筏一侧。另一种是救援人员以鳄鱼方式下水,背着水,用腿夹住伤员腹部,双手划水,将伤员拖到救生筏一侧。登筏时,将伤员背部靠近救生筏入口,两名救援人员面对面坐在救生筏入口气囊上,抓住伤员救生衣底部,身体向筏内侧倾斜,向上提拉伤员,使伤员登上救生筏。③适当的身体防护。在待救过程中,求生人员将暴露在寒冷、炎热、阳光照射和风雨中,所以求生者应掌握正确的身体防护措施,避免恶劣环境造成伤害,影响生存时间。寒冷环境中,长期的湿冷及不活动会导致四肢湿冻伤,严重时会导致截肢。求生者应保持筏通风干燥,以避免长期暴露在寒冷中。如有必要,多人可靠在一起取暖。为维持血液循环,不浪费体力,可进行简单的运动,如伸展四肢、蠕动脚趾、手指和手腕等。酷热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严重脱水,影响海上生存时间,求生者必须减少对饮用水的需求,并努力减少水的流失。对救生筏底部放气,用海水冷却筏底,降低筏内温度;通过海锚调整救生筏通风口方向,保持良好通风;弄湿衣服以防出汗;冷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运动。

3、紧急处置技能。①溺水者的紧急处置。对于清醒溺水者,水上救援采用间接救援技术,对于昏迷者,水上救援采用直接救援技术。溺水者救到筏上,应立即评估其意识、呼吸、循环,疏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和胃部积水,若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②中暑人员紧急处置。求生者在海上等待救援时间长,高温日晒下会发生中暑。中暑后,应将患者转移到筏上阴凉通风处,并在额和颞部涂抹精油。在严重情况下,应采用物理冷却,脱去患者衣服,用海水擦拭全身,暴露四肢和躯干皮肤,并使用风扇促进身体散热。③冻伤人员的急救。在长期低温寒冷袭击下,求生者易造成四肢冻伤。一旦发生冻伤,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将患者转移到筏上温暖地方,用毯子或干衣服包裹身体,将患者手脚放入救援人员腋窝或腹部复温,并按摩。

二、海上求生技能训练

1、加强海上生存能力训练。①加强游泳训练。游泳是海军官兵必须掌握的技能,掌握游泳技能是提高海上生存能力的先决条件。游泳训练先要学习蛙泳和爬泳技术,具备一定游泳能力后,先在游泳池进行长距离游泳训练,然后过渡到海上进行长游训练。海上长游训练需提高风浪海域训练频率和强度,提高海上抗风浪能力。并应针对海上实际长游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如着装游泳和着救生衣游泳。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海上长游训练,提高官兵海上救援耐力,提高身体的海上抗疲劳能力。②加强跳水和潜泳训练。当舰船沉没时,舰艇官兵面临跳水求生,水面漂浮时,面临潜泳经过油火海域。跳水训练强调跳水时动作姿势,一手捂口鼻,一手抓救生衣,采用脚先入水的“冰棍式”跳法。训练应按泳池边、3m、5m跳台顺序增加高度,逐步适应心,有效克服恐高心理。潜泳训练分蛙式潜泳、自由泳潜泳和长划臂潜泳,逐渐增加潜泳距离,以提高潜泳能力及水下心肺控制能力。③加强水上救援训练。为增强长距离溺水人员救生能力,应开展投掷救生浮索和救生圈的训练。为加强昏迷溺水人员的救生能力,应进行入水、接近、解脱、拖带、出水的救生技术训练。加强溺水人员心肺复苏技术训练,全面提高自救互救能力。④加强救生筏操作训练。还需对倾覆救生筏的扶正、单人扶正、多人扶正等训练。从水中爬上救生筏,应进行登筏绳梯培训、登筏平台训练和辅助登筏训练。此外,还应进行浮桨、手桨、放锚等训练,提高救生筏在恶劣海况下的操作能力。

2、加强抗恶劣环境训练。①冷热习服训练。主要是增强抗寒、抗热能力,要求海军官兵在日常工作环境及体能训练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冷热的耐受能力和对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的冷热习服能力。有研究证明,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在一定限度内改善产热、散热过程,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完成适应所需的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此外,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能有效提高身体对冷热环境的抵抗力。因此,每年都要组织官兵进行夏季海练、冬季冬泳锻炼,确保官兵冷热适应能力的持续性。②海上溺水预防训练。先进行踩水训练,提高水中漂浮力,然后仰浮姿势漂浮训练,为防止在波涛汹涌海中溺水,还应进行面向下的漂浮训练。为提高在无漂浮物情况下防止溺水的能力,应用上衣及裤子制作临时浮具的训练。③应对低温冷水训练。进行单人HELP姿势训练和多人HUDDLE姿势训练,加强单人动作姿势,提高多人动作协作能力。在冷水刺激下,求生者的四肢易出现肌肉痉挛,所以应进行手、脚、腿肌肉痉挛的自求训练,以避免肌肉痉挛导致溺水。

3、加强海上生存意志训练。海上待救时,求生者生存环境恶劣,生命受到极大威胁。除拥有必要的救生设备及求生技能外,若无顽强的求生意志及对生存的坚定信念,很难存活,所以要加强生存意志训练。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冷静应变能力。②体能训练时,严格要求、训练,培养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③学习掌握海上求生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自身海上生存能力,增强恶劣环境下的生存信心。④实践化训练,要经常开展不同气候、海况下的海上求生技能训练,提高官兵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锻炼在困难和险境中不屈的生存意志。

参考文献:

[1]沈方方.海上求生要素及注意事项[J].中国水运,2015(07).

[2]赵波.海上求生技能应用与训练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8(03).


第一作者:张琦涵(1994-),女,硕士,安徽桐城人,研究方向:军事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于艳翔(1976-),男,硕士,山东日照人,研究方向:军事体育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