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尊重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谈谈如何尊重学生

杨冬凤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中心完小 541405



内容提要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题词] 尊重 关爱 平等 民主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

  曾几何时,一些学校把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称作“差生”甚至“双差生”。后来,可能是觉得此称谓不妥,有伤学生自尊,便改成了“后进生”。“后进生”与“差生”相比,虽无实质变化,但听起来却含蓄多了,也温和了许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 “后进生”又改成了“学困生”。虽只是片言之差,却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或是后天他们可能是最优秀的学生。让我们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拉近师生关系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先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公开课前,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姓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中,于老师即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于”字,然后问学生怎样来记住老师的姓呢?学生一下子嚷开了,有的说:“二横加钩‘于’”,有的说:“于是的‘于’”,有的说:“干钩‘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这样做便利于教学,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注重课前和结束时的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又如上课结束时,老师可以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感到十分亲切、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量留足学生思考时间和扩展空间,不在备课时设计了许多问题。在课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学生发问,变“满堂讲”为“满堂问”。这样的课不仅上得琐碎,失去了思考价值,结果导致教师问得辛苦,学生学得厌倦,效果很不理想。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者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尤其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显得丰满,充满活力。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容忍学生错误。

小学生大不过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六、七岁。他们正处于好动幼稚时期。他们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需要教师去“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如果教师不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有些学生在课堂里讲小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你就一味地要求他们纹丝不动地静坐四十分钟,是难以做到的。假如你一听见有人说小话,就大发脾气;一看见学生玩东西就收缴归公,或扔出教室。也许当时学生被你铁青的脸所镇住,其实他们并不感谢你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出自为他好,反而借机消极地回击你。因老师的心境不佳,课堂中只要看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借题发挥,大发脾气,而大部分的学生见老师满脸怒气,也无心听课。如果教师能理解学生,对学生的好动好奇采取积极的引导,努力架设师生相互理解的桥梁,就有可能提高教育效果。假如,他对课堂上有小动作的学生,在下课后,心平气和地与其谈话,说服教育,我想,学生不会不听的。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小学生每节课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到30分钟左右,教师就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准确地传授知识,并设计新型多样动手动脑的训练,以持续这种注意力。像爱讲小话的学生,就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难题等。总之,教师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教育效果。

三、尊重学生自尊心理,造就学生人格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我们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指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基础是承认和肯定自己的尊严,从而不做有损于自己尊严的事,并且不容许他人的侮辱和歧视。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有助于克服自身弱点,促使自己去维护尊严。反之,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长期受到挫折,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健康

发展。严格、宽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运用激励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切实注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我们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要把它贯穿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只有具备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良好品德,才能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成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尊重学生学习成果,激励学生进取
对学生的尊重, 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一位名教师上课,在课上他请一位学生读书,这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差,一段文字读得非常吃力。他非常耐心地听学生读完后,不但没有指责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评价既不伤害学生,又给了学生自信,多可贵啊!换了其他教师可能会很不满意地指责学生:“回家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读得这么差劲,下次要好好努力啊!”

以学生为主,特别是课堂评价语更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感悟能力真强!”“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在意,它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如此,学生必将终身受益。
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闪光点,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时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叹息。不要遇到问题总是怪罪于学生,怪学生懒惰,怪学生脑子笨,怪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教者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学生人人有才,但人无全才,不必要求太高,应扬长避短,多加培养,使他们人人成才。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个老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老师们,让我们都记住爱默生发现的教育成功的秘密:尊重自己的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