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


作者: 梁英


单位: 西安咸阳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   710077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部门于机场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前后共4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资料,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施后抢救效果和质量更佳。结论:对机场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救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凶险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但是由于其具备起病急骤的特点导致患者往往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成为了临床上重点讨论和积极探索的问题,基于此以收治的机场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的实际运用及推广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经过责任部门批准,于2020年2月1日优化机场急救护理路径,随机选取优化前20例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优化后20例患者临床抢救资料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的等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首先召集部门急救工作人员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常规急救护理程序的弊端以及局限性进行探讨,通过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报告以及参考先进医院经验的方式针对性的进行改良,实验组实施优化后的机场急救护理路径。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突发性并且病情凶险,为确保患者第一时间能够接受到治疗,因此首先需要加强机场医务人员的基本抢救技能培训尤其是徒手心肺复苏,确保自身操作规范性以帮助患者得到有效的抢救。②医务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在1min之内出发,并且在电话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发作时间、患者表现等以,对患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若患者此时未接受抢救,医务人员需要在电话里中指导开展简单的抢救措施[1]。③医护人员需要在3min之内携带相关抢救器械到达现场,途中可电话持续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到达现场后需要立即开展心电图检查以及相关的急救措施,确保在到达后5min完成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建立吸氧与静脉通道以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2]。④患者症状好转后对患者进行情绪的疏导避免患者由于过度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协助进行医院的转运工作,在转运途中询问患者基本资料、基础病史以及用药史等并与接诊人员进行沟通,医院接诊人员则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治疗准备,当患者情况复杂时或者具备高复发的风险需要开放绿色抢救通道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会诊准备。

1.3评价指标

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将相关数据整理和统计后作为本次实验结果的参考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抢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情况

组别

院前急救时间(min)

球囊扩张时间(min)

急诊抢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死亡率

实验组(n=20)

30.7±5.3

73.2±11.4

34.8±5.3

34.78±5.3

1(5.00%)

对照组(n=20)

42.6±4.8

87.8±14.7

43.6±4.4

12.4±2.5

4(20.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乘坐飞机是现代化生活下较为常见的出行方式,但是伴随而来的医疗问题也受到了临床上高度的重视,并且机场的院前急救工作相比于日常都市急救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发病概率较高,机场为多为长途出行,身心疲惫加之情绪波动等更易诱发突发性急诊疾病。②为减少对周边交通以及居民日常的生活影响,机场大多地处偏远,当发生急性疾病时周边往往缺乏完善的医疗配套,导致患者难以第一时间接受到正规治疗

[3]。③机场的院前急救通常在机舱内或者候机楼中开展,条件较为简陋,难以对患者按照常规流程开展相应的检查、用药以及其他救助措施[4]

随着近年来我国机场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机场院前急救也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医务人员配合机场工作人员能够对绝大多数的患者实现有效的治疗,但是临床上大量的案例也表明针对心肌梗死此类需要在黄金抢救时间内进行治疗的突发恶性病,常规的急救及护理流程客观上难以第一时间为患者展开救治,因此进一步优化急救流程成为了临床上和患者共同的希望和需求,在本次实验中遵循“先救人、后治病”的原则设计了具体的干预措施,此时需要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第一目标,因此通过加强机场医护人员的培训以确保快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急救,另外以时间为限制完成病情询问、指导以及出诊等工作,尽可能的在黄金抢救时间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救助,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安全转送,再针对具体发病原因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在抢救相关指标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本次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优化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结局,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同时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工作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伟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体化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214-215.

[2]柳志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54-255.

[3]罗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2):161-163.

[4]栗艳红.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4):100-102.

[5]霍晶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