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中寻找创新—记著名写竹大家杨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在变化中寻找创新— 记著名写竹大家杨竹

林钊勤

中国人物传记编委会

杨竹字青山,号雪竹轩主。1947年生,广东汕头人,祖籍吉林。九岁开始学画,专攻画竹,至今未断。尤其笔下的雪竹,笔势洒脱、意境深邃、雅逸不群、独辟蹊径,以求填补中国画竹历史上"雪竹不佳"的空白。

由于选准了自己丹青笔墨发展的坐标,杨竹老师走遍了大江南北的竹海林涛,还自己种了一片小竹林,总是细心观察各种天象下竹子的动态,并创作了"探千竿万乘之势,悟万箐动魄之气"的结晶之作,在竹画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巨大成果。他先后在广东、北京、上海、扬州、香港、台湾等地及日本、印尼诸国,多次举办画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以"竹"为题材的"竹韵风情"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这场画展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画坛第一个专展竹韵的个人画展。开幕式之前还有个小插曲,有几个画家私下议论,一个东北大汉,家乡一棵竹子都没有,看他如何画竹?杨竹老师无意中听到这样的议论,谦逊地说:“我是来学习的,请您们多多批评指教。”杨老师破例先请他们看看自己的画。一个展厅挂满竹子,各种气候和天象下的竹子千姿俊朗,百态横生。光展览竹子,在中国美术馆杨老师算是第一个。看过杨老师作品后,其中有人说:“古人画竹子多以风、雨、晴为主,这位杨老师真厉害,他把天下各种天象变化下的竹子都画尽了,真是了不起。”在旁的其他业内人士也都挑指称赞,击掌叫绝,称杨老师画无古今之画,有关教育部门得重视考究。

过了一会,白岩松在开幕上宣布:参加画展开幕式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孙孚凌,以及好友吴绍祖、万伯翱等。光是部级领导就有二十多位,真可谓是阵容强大,群贤毕至,高手云集!这次展览展出的竹画作品八十余幅,分风、晴、雨、露、雾、雪、霜、冰,着力表现各个季节和天象条件下竹的多姿形态,十分引人入胜。

杨竹老师在回忆国画大师刘海粟欣然为他的雪竹题写"杨竹画竹、挥洒自如"时的情景说:“海老在给我的画作题字的时候说,‘’画竹子,要画气不画形,要把竹子的个性和弹性画出来,尤其是山野中的小竹子,要在不同天象中去变化。‘题好字时,在一旁的师母夏伊乔对我说,‘海老给你题的这八个字值百万!’‘在当时,我听完师母的这番话,心里还挺纳闷,到了今天才醒悟过来,何止百万,千万都有啊!” 。一番点石成金的开导,让这位东北汉子茅塞顿开。从此,杨竹不断把自己的新作送到先生面前请教,渐渐地刘海粟大师也从杨竹创新的“雪竹”中看到“后生可爱”。钱君陶先生对杨老师亦有"魅力傲霜、神韵天成、堪称一绝"的赞誉。同时著名画家关山月陈大羽分别同称他为"华夏雪竹第一人"!其竹画作品先后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扬州八怪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吉林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厦门华侨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及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多家机构收藏,还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中曾康弘、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泰国国王等世界元首。其写意竹已形成自家风格,成为海内外收藏家的新宠。

2006年,扬州在全国选出八人成立扬州新八怪,杨竹被选为扬州新八怪之一,现为中国竹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刘海粟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日本中华文化振兴会执行理事、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杨竹先生几十年来不断研究探索“雪竹”。古往今来,画竹者甚多,或墨竹或色竹,然画雪竹者甚少。即使画竹名家所作雪竹也是鲜见又乏精作,以竹为题材传统画法上大多表现形态是“风、晴、雨、露”四种天气里的竹子。过去画家画雪竹就材料而言多用熟宣或绢,这样便于渲染,睿智的杨竹先生则大胆地用生宣来实验,不用白粉敷洒,只是用自己独创的特殊方法直接在生宣纸上表现白雪。他临摹、习作、感悟,可谓“废纸三千张,倾注雪竹情”。

经过数十来年的孜孜以求,“雪”与“竹”终于浑然一体地展现在他的作品中,顺势发展逐渐形成杨竹老师的雪竹风格。这一美术创作上的成就为中国画史消除了“雪竹不佳”的遗憾。雪竹的生成,也造就了杨竹老师艺术的亮点,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在万里委员长八十五诞辰之际,杨竹老师怀着感恩之情,想给万里委员长八十五寿辰创作了一幅画,杨竹老师也是从饥荒之年过来的,对那段忍饥挨饿的日子记忆犹新,他非常崇敬万里委员长当年在安徽大刀阔斧发展农业搞活经济的惊人壮举。杨竹老师专门去找伯翱大哥征求意见,经过和他商议后,大哥提议先由杨老师将画画好,然后再请书协常务副主席刘炳森先生题字,杨老师听后高兴不已,觉得这提议非常好。杨老师将画画好以后专门去刘炳森主席家中请他题字,刘主席对着当场办事以及求字的人们说:“你们先等一下,我先给万里委员长这幅祝寿的画题好字,万里同志是解决我们吃饱肚子的伟大领导人,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值得我们敬佩的领导人。”刘主席打开画以后,对杨老师的画作赞不绝口。欣喜地说:“杨先生,您能不能也给我画一幅?”由于后来杨老师比较忙,画好的画还没来及送去,刘主席突然仙逝了。之后再谈到这件事时,杨老师追悔莫及,成为一生的憾事。


还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十几年前有位副国级领导,专门寻觅一位画竹名家跟他学画,有人推荐了几位画家,其中有杨老师。领导看画家画册,最后选中杨竹老师,觉得还是他画的特别好。于是叫他的秘书来专门来接杨老师去他那里教画。见到杨老师后领导激动地说:“杨老师,我找了好几年画竹名家,今天终于找到了知音。”杨老师赶紧谦逊地说:“首长,咱们互相学习。”经过多年互相探讨艺术,领导也专心地学画,进步不小,后来俩人亦师亦友,还合作一幅作品送给了日本前首相呢。
前年中国集邮杂志准备要发行“冬奥雄风”明信片,第一选中就是国宝熊猫,因为冬奥会的吉祥物为“冰墩墩”。从网上一搜,“熊猫第一人”刘中先生浮现在眼前。又考虑熊猫既离不开竹子呀,冬奥会又是冬天自然要有雪景。那还是从网上再一搜,在屏幕显示“华夏雪竹第一人”杨竹先生。经过组委会一致表决同意,就是这两位画家合作画一套命名为“冬奥雄风”为主题的画吧。杨竹写竹写出它的意境,坚韧挺拔,顽强不屈的性格。竹子一直被称为君子,竹子的精神一直被誉为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刘中笔下的熊猫憨态可掬、温和圆融,传达着不尽的文化密码与和谐中庸的民族精神,他们合作的作品真是绝配。“冬奥雄风”该套明信片首发仪式2019年5月5日在京举行。该套明信片共5枚,由《集邮》杂志社印制。首发式上,《集邮》杂志社代表向原画作者杨竹、刘中赠送“冬奥雄风”首发明信片。

杨竹老师的写竹,有着不断再创新的精神。在前几年有一位老领导是个摄影迷,我去接他来杨竹老师家做客时看到他的画后,他建议杨老师要把雾竹画成似有非有,云雾缭绕……老领导还讲到他自己去抓拍雾蒙蒙的早晨,常常凌晨就去等着时机抓拍最佳美景,有时连续去几天守候那一霎那,在那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腰酸背痛,经常拍不到最佳理想作品。杨老师当时就表态,这应该不难。于是,经过几天的摸索和研究,杨竹老师终于画成功了。老领导得知后又专门来访杨老师画室,看画后,欣然在画好的雾竹上题字留念。

去年,我和杨竹先生去广州看一位多年的老领导,晚餐在老领导一位陈姓朋友的会所吃的。吃完饭,老领导提议:“上四楼陈总书画室去看一看。”到了四楼,只有陈总的指纹和他的人脸识别才能进去,双重保险。

经陈总介绍这展厅是德国人设计,这套系统连展厅以及藏画室就花八千多万。藏画室里近、现代大画家的作品应有尽有,光潘天寿的就有七、八张。看完后,老领导说:“杨老师请您先画好竹子,一会我来提字,咱们合作一幅送给我的朋友陈总。”在一旁的陈总嘴里叼着烟接着说:“我就要在这四尺整张纸上画一根竹子,就一根啊!”老领导和一群朋友都站起来观摩杨老师挥毫绘画,唯独陈总坐在那里喝着茶不动。画画好后,他慢慢地走了过来惊奇地说:“画得这么很好,竹子的气质气势都画出来了,杨老师您如有时间,请到广州来办个展,我来全程安排。” 刚才听陈总讲这番话的时候,好像要考考杨老师怎样才能在一张四尺上画好一根竹的意思,但当杨老师画好画之后,就这样把他给镇住了,在场的所朋友以及陈总都连连称赞起来。

在绘画艺术的实践中,杨竹老师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求索。以其严谨的画风、谦逊的为人,以及良好的自身涵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为绘画艺术开辟了一片净土。



618dc61288d97_html_3204fdc67f1ece41.jpg618dc61288d97_html_21675eb5ef553abb.jpg618dc61288d97_html_20645762014f32ad.jpg618dc61288d97_html_d4fbcd55bfe567be.jpg618dc61288d97_html_cf610980c1bcbb00.jpg618dc61288d97_html_e5193bfa6f34535f.jpg618dc61288d97_html_69aeef509d34bfdc.jpg618dc61288d97_html_b080caf83a1d769e.jpg